徐助全
去过N次浦市,我却浑然不知旗下的黄家桥村。
幸会,湘西州展开“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百名记者百村行”的报道活动,使命使然,心怀虔诚,抵达泸溪县浦市镇黄家桥时,已是五月。
拂晓时分,我被黄家桥一缕冰清玉洁的阳光所洗礼,我甚至疑心它是从诗经中翩跹而来,窈窕温婉,楚楚动人。那一刻,东来的紫气盛世的中国风,如清风拂面,氤氲着这个古村落。
浦市乃湘西之古镇,黄家桥隶属古镇中的一个小村,也是一颗重要的“纽扣”,坐落于沅江丫字形的河边,千载沧海桑田走过,却给浦市古镇沅江大河点上了“龙眼”。它吐故纳新,钟灵毓秀,润泽村民,让浦市古镇成了三湘四水的一朵奇葩。
徜徉黄家桥村,游目骋怀,足以释怀,青山欲滴,河水碧波,点缀在阡陌上的野花,有红的、白的、黄的依次绽放,像一幅美丽绝伦的山水画。一群白鹭把我带到唐诗里——白衣飘飘,振翅高飞在清澄空灵的山水间,忙碌在田间地头的影子,激发我对劳动者的赞美。满目鲜绿的黄家桥,是大自然的赠予。在这里,我似乎触摸到草木的脉动,闻到黄瓜、长豆角、茄子、苦瓜、南瓜的清香,感知到幸福花儿的声音。一树树枇杷、桑葚、桃子沉甸甸压弯了枝头,有几个孩子,正在用竹竿钓枇杷,捡起后往衣服擦擦立即剥皮,急不可待地喂入嘴里,挺天真可爱。狗在他们身后嬉戏。突然,发现一只山老鼠,它们立马向草丛中追去。屋前树梢喜鹊来回穿梭,叽叽喳喳,好像欢迎我们的到来,村民楼里小庭院,门楼的红灯笼、吉祥的对联、美丽的山水画,折射出幸福时光,生活的殷实。
我在古镇还是头一回谋面黄家桥,真想不到,这样的美好!它在乡村振兴中提速如此之快,成就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标杆”。
黄家桥村不大,面积4平方公里,5个自然村组,1500余人。然而,台小亦能唱大戏。这几年,村里在村容村貌建设上,与镇里实施“一盘棋”的战略目标,围绕“乡村旅游、古镇旅游、文化旅游”的形态,优化内部环境,不断擦亮古镇“金名片”。走进树木掩映的村部,唐守珍村支书很热情,她在村班子里干了10多年,对村里的事如数家珍。当我要她谈谈自己时,她羞涩地说:“我个人做得还不够,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做的。”在旁的村支委向有风接过话题说:“唐支书的两个女儿都在长沙工作,前两年就要她去长沙,可她放不下村里一摊子事,一直拒绝女儿们的好意。”黄家桥村是镇长杨俣涛的联系点,他眼里的唐守珍是“一个说得少做得多,敢担当务实的人”。
人换思想,地换装。
走进农业生态园,布局着稻花鱼、辣椒、桑叶等特色产业,井然有序,透着新绿。一大片绿油油的桑叶,犹如一条绿色的屏障,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紫红的桑葚,香甜扑鼻。
走进街巷,红灯笼、红伞一长串,五彩缤纷,挂商铺林立,各种美食小吃,琳琅满目,有馄饨、水饺、米豆腐、土特产等,游客熙来攘往。
万荷园是村里的重头戏,村民的主题公园,游客胜地。当年贺龙率部队来到浦市,驻扎于吉家祠堂,他创办饥儿所,兴建女子学校,并担任女校名誉校长,传播革命真理,反对旧军阀,寻求自由解放事业,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后来,又成了国民党的陆军监狱,关押过革命进步人士。如今,整个万荷园古城的遗址,保存相对完整,让“红色遗址”绽放时代光芒。
如果去浦市古镇,此地不游赏一番,那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傍依在沅江岸边的万荷园,宽阔的河堤长满了高矮植物,大片竹林森森,堤下上百亩的荷花园声势浩大。盛开时,竞相绽放,遮天蔽日,杨柳、荷花与古村相映成趣。微风拂过,荷叶摇曳生姿,摆动着曼妙的身姿,荡漾在黛瓦青砖之间,千缠百绕,悠久不散。
尽管今年气温不如以往的那般暖和,但进入五月以来,荷花还是如伞铺开,亭亭玉立,惊艳众生。顺着木质栈桥深入到荷园的中央,人看花,花看人,掩映于荷花深处。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爱莲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此时,已是阳光西照,苍狗白云蓝天下,潮起潮落的河水,如泣如诉的涛声,催橹歇声的港湾……黄家桥的小村落,翻开了新的一页。每到端午,沅江河岸人声鼎沸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群众,都是从各地赶来参加“赛龙舟”,热闹不亚于过年,他们身着盛装,在游客中心广场上对唱山歌,或者表演民俗歌舞。河面上龙舟竞赛,鼓声、炮声、呐喊声交织一片。
一方山水育一方人。每每慕名而来的游客,不由自主地被“一座有腔调的古镇”所惊叹,被此处的旖旎景致所折服,心旷神怡之下,简直不想走了。前来旅游的李女士说:“这儿山清水秀,历史画卷厚实,可观可读,安然自得。”
离开黄家桥村时,我看着吉家祠堂门外萦绕着一泓清流,满园荷,滋长着……仿佛正和风低吟,吟咏着古镇黄家桥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