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当代青年提出殷切期望:“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本期《理论·学习》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从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大道理”、加强新时期青少年劳动价值观教育、把握好新时代青少年思想行为特征等方面进行学习研讨。
傅建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思政课的本质,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思政课的授课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也与教育、科技、历史、哲学等其他学科紧密联系,不仅有抽象深奥的哲学道理、博大深邃的中华文化,还有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当好“大先生”的基本素质。适应当前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思维规律,创新方式方法,把“大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教育和武装青年,是思政课教师肩上的责任和担当。
加强理论武装。在同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广大高校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先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律与自觉,准确清晰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才有可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讲明白。既要用深厚的学术讲道理,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和“所以必然”,用学术和思想的力量引导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真懂、真信、真用;也要用生动的故事讲道理,把党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作为鲜活素材,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深耕课程建设“主战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依托,也是立德树人的“主战场”。在推进课程建设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和评判标准,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重点、科学设计教学体系,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让学生对思政课既“想学”又“爱学”,既“知道”又“真懂”,着力提升学生学习实效。以课程建设为中心,要自觉推动课程的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在课程建设中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方能打好铸魂育人“主动仗”。
读懂读透学生心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广大思政课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的前提下,思政课教师应主动而为,了解学生、学情。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在认知习惯、思维方式、性格偏好等方面的特点,灵活调整相关教学理论重点与教学方式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遵循思政课教学及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规律,积极跟进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灵活运用灌输式、启发式、沉浸式、专题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用鲜活的案例形式吸引学生、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用优质的教学内容说服学生,让思政课堂有温度、让授课语言接地气、让教学内容引共鸣。此外,思政课教师还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告别“一支粉笔写到底”的方式,熟练运用线上教学工具,主动融入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来,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学理性和吸引力。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长效机制研究”21YBA00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