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杨兴东
这几天,是属于高考的日子。大家关注高考本身,关心赴考的孩子,以至于任何与高考有关的资讯都可能引来高热度围观。同时,一张泛黄的准考证、一套试卷,一段难忘的备考故事、参考经历,构成了这个“全民节日”的另一番风景。那些“60后”“70后”“80后”“90后”的高考记忆,见证的不只是自己的青春,更是这个时代阔步前行的轨迹。
与高考有关的趣事,可为这样的观点佐证。上个世纪80年代初,考前给孩子买上一瓶“补脑汁”,已是一般家庭能给予的最大支持了。90年代以后,“红桃K”口服液、“太阳神”口服液等保健品成为不少人的营养加餐。如今,考生们既有家长精心准备的营养餐,他们的考前心理需求也更加得到全社会的关心……恢复高考制度的40多年里,人们的生活水准不但有了质的飞跃,生活理念也逐渐变得更加科学。
高考年年有,但全社会对教育、对人才的关爱不断升级。于湖南的00后而言,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外,其余每年高考都在6月的7、8日两天举行,这样的时间安排已升华为一种“成长记忆”,“678”的谐音就是“录取吧”。但在2003年以前,高考是在7月进行的。他们的高考记忆是最酷热的时节,一边挥汗如雨,一边思索考题。高考的日期之变,不单单是祝福,更是一个国家对于准大学生们细微的人文关怀。
当然,高考改变的,远不止这些。高考最重要的变化,它不再是一座“独木桥”。自1977年高考恢复招生以来,2亿余名考生,通过这一考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1977年,高考人数为570万人,录取27万人,录取率仅为4.7%。多少人可谓“才上田埂,便进考场”,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改变命运的机会。跨越45年后的今天,高考录取率不断提高。截至2021年高考录取率已翻了近20倍。
高考的变与不变,都弥足珍贵。今天高考依然重要,依然是一场全民节日。这不仅仅是因为参与人数之多、涉及家庭之广,而且是奋斗精神的象征,镌刻在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高考情结,它饱含了一份最深情的社会共识:这是一条直接引导普通者走向成功路的公平考试,每个人都有通过自己努力实现人生出彩的机会。
有道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人生处处是考场,有小考,也有大考。高考教会我们的,值得我们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