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3月1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斩断竞赛利益链 进一步助力“双减”

  谢晓刚

  近日,教育部、中央编办、民政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对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印发了新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要求,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在竞赛产生的文件、证书、奖章显著位置标注教育部批准文号以及“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等字样。

  “凡学皆比赛,凡赛必获奖”,这是《半月谈》2019年对于“大奖赛”泛滥污染青少年的经典总结。很长一段时期里,在这种利益链的驱动下,各类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曾火爆一时,最终导致多种压力传导到中学生身上,许多孩子每天“不是在上培训班,就是在去参加竞赛的路上”。而通过竞赛与招生形成的利益链条,得利的只是培训机构,绑架的是学校和家长,损害着教育公平。

  毫无疑问,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功利化,既增加了学生和家长负担,又背离“双减”等文件精神。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已采取措施进行治理,2019年,教育部启动竞赛白名单制度,对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进行“大瘦身”,并明确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可是,进入白名单“仅存”的全国性竞赛还是曝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仍然在加重着公众的焦虑情绪。

  此次,教育部、中央编办、民政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再次重申,严格执行招生政策,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这是斩断竞赛利益链、助力“双减”落地落实的进一步发力之举,对学校和家长都大有裨益,能够让他们从繁重的竞赛压力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

  当然,“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各级教育部门应当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完善相关举措,化解孩子们被“鸡娃”的种种压力,从而让更多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唯如此,“双减”工作才能不断取得新进展,朝着让人民满意的方向稳步前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