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湘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2月1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三空间”里过大年

  长沙博物馆“虎虎生福——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上,小朋友在参观展览。田超 摄

  曹茜茜

  近年来,春节除了看春晚、走亲戚等“常规节目”外,走进公共文化场所等“第三空间”过大年日益成为新时尚。湖南多地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春节不打烊,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民俗活动,将“陌生人”“集体”“文化”等关键词串联,让集体文化活动成为中国春节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本身就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无论是端午节的龙舟竞逐,还是中秋节的拜月赏花灯,亦或是元宵节的观灯舞龙,在阖家团圆的背景下,或多或少都有集体参与的影子。走出熟人圈子,融入公共空间,消散的是文化的疏离感,打捞的是文化的向心力。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熟人社会”的概念:“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如其所言,在这样的“熟人社会”里,人们彼此知根知底,因熟悉而信任。当前,城市化的生活不断拉开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距离,人类“群居”的原始属性被打破。这种现象带来的孤独感、陌生感,驱使着人们外出寻找集体文化生活。加快着咖啡馆、茶馆、书店、博物馆、美术馆等“第三空间”的发展。精神同契的人群在此聚集,并以此作为他们精神停靠的驿站。春节前夕,社交媒体上关于“如何一个人过年”的话题爆红,去美术馆看展览、去书店喝咖啡等回答获得高赞,就是很好的例证。

  数字化新技术带来的全新创制手段,也正不断推动“第三空间”的延伸与扩展。近年来,湖南许多文化馆、群众艺术馆陆续建立数字文化馆服务平台,提供线上展览、观赏服务。高雅音乐会、优秀摄影作品、湖湘历史画卷、专家名师讲座等文化节目直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隔空”传入千家万户,让大江南北的人们在文化意象中展开无限的遐思,领略传统文化的多种表达。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字文化馆服务平台也是一个以文化为载体的“第三空间”。在这个开放的“中立地带”,任何人都能来去遂愿,也能彼此“交心而持续”地对话,畅所欲言的思想“碰撞”,无限放大着“第三空间”的社交作用和文化共享作用。

  “第三空间”既是情感的交融空间,也是文化的交流空间,更是观察世界文化的窗口。春节期间,在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支持下,湖南省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共同主办《欧洲盛宴——英国V&A博物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这场关于欧洲历史、文化和艺术的视觉盛宴,搭建了一座中西文化对话的平台。人们通过现场的观看和体验,在感受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享受文化多样性的魅力。

  人类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和“第三空间”功能的日趋立体,也不断催生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倒逼传统文化产业转型。2021中国书店大会发布的《2020―2021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有4061家实体书店新开面世,同比2019年净增2488家,图书零售市场上半年销售同比增长逾一成。实体书店缘何“翻红”?一方面是因为新建书店富有设计感和时尚感,吸引了大批城市白领和年轻一代;另一方面在于老书店的自我变革,即从单一图书卖场改造升级为选品精准、空间优美、格调高雅的城市阅读空间。可见,一个格调高、环境好的公共精神文化空间,越来越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选择。

  作为精神栖息的重要环境和场景,“第三空间”是家庭居住空间和工作场所的平衡点,用关注细节来提升顾客的体验感、获得感,才能将相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湖南多个博物馆、美术馆和书店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托,开始相关产业的探索,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21年1月16日,长沙市潮宗街开业的“长沙十二时辰”,将阅读与生活深度结合,在有限的复合空间内打造了观众对谈、精品咖啡、买手文创、艺术策展等12大场景,给读者“精品阅读+创意生活+休闲空间”三效合一的别样“阅居”体验。

  优秀的文化如一条长河,在波光潋滟间奔腾不息,走向远方和未来。集体文化生活越来越受欢迎,甚至成为部分人的心灵归宿,我们也期待多元化、立体化的公共文化空间和文化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先进的管理、优质的服务更好地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并以此推动着我们的年更有“年味”,我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