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逢
“三角灯,挂檐前,风吹不灭,雨落不残,过往的行人看一眼,不忘来时路,记得把家还。”一段悠扬的山歌,把观众带入罗霄山脉深处。近日,由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创排的现代花鼓戏《山灯》在神农大剧院首演,讲述了“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炎陵县委原书记黄诗燕在炎陵县扶贫期间发生的故事。
该剧以“山灯”命名,象征了黄诗燕如三角灯一般照亮山乡、为民服务。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剧张林枝执笔,国家一级导演黄鸣现执导,国家一级作曲家杜鸣作曲、配器,此外,国家一级舞美师唐国文担任舞美设计,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黎巍担任灯光设计,国家一级服装设计师谢雨、青年服装设计师萧筠译担任服装设计,可谓强强联手。全剧共六场戏,分为《山灯》《山花》《山歌》《山雨》《山果》《山魂》,语言风趣幽默,既有生活的质感,又有诗化的浪漫;既表现老百姓以轻松活泼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苦涩,又表现黄诗燕以宽博赤诚的情怀和勤恳为民的崇高与伟大。该剧秉承了湖南花鼓戏轻松明快的艺术本色,通俗易懂,自然得体,加以独特的湘东民歌及客家山歌等方式,展现了黄诗燕在炎陵九年如一日的奉献精神。
该剧人物形象丰满,生动真实。无论是剧中的黄诗燕,还是平乐乡特困户朱文章或因贫困置不起嫁妆的瑶乡女子盘花花、留守儿童畲族女孩兰杜鹃,以及跟随黄诗燕九年的通讯员刘秘书、贫困乡村主任雷玉兰、百岁老人张老及黄诗燕的妻子彭建兰等,每个人物站在舞台上都丰满真实。编剧和导演从不同角度挖空心思,挖掘人物思想,塑造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使之与剧情跌宕起伏,达到以演员表演为主体的有效统一,使观众获得了有戏可看、有曲可听,真正在艺术上创造美的享受。
该剧故事真实感人,催人泪下。《山灯》是根据黄诗燕同志在炎陵九年扶贫工作中的真实事件编写而成,主创团队先后五次深入炎陵收集素材,数易其稿匠心打造。该剧不仅讴歌了时代主旋律,高扬了共产党人的不忘初心,还展现了炎陵人民在脱贫攻坚路上自强不息的创新风貌。剧中好几场戏催人泪下。如第四场《山雨》,当黄诗燕走进平乐乡特困户朱文章家时,看到这个一贫如洗的硬汉子住的是四处漏风漏雨的杉木皮烂屋,家里所有的重担压在了这个男人身上。黄诗燕与他促膝谈心同睡一张床,感受着贫穷给朱文章带来的困惑与痛苦……这场戏选择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细节,使朱文章这个角色产生了让观众含着眼泪甚至潸然泪下的艺术效果。如《山魂》讲述了黄诗燕为了炎陵人民早日摘掉贫困帽子,坚持走在第一线,最后倒在扶贫路上的故事。导演处理这场戏时采用了倒叙追忆的手法,把黄诗燕与爱人彭建兰的部分生活细节以手机视频的方法呈现在观众面前,不仅凸显出他们夫妻相互关爱体贴的温暖,还凸显出彭建兰作为妻子在九年时间里无怨无悔地支持着丈夫的扶贫工作。这种处理手法感人肺腑,让观众为之叫好。
该剧音乐舞美大气,令人回味。花鼓戏是“戏”与“曲”的有效统一,是剧与诗的结合,是综合舞台艺术。所谓唱戏唱戏,唱自然摆在第一位。剧中大部分曲调都是根据花鼓戏常用曲调演变而来,如《十字调》《梁山调》《八音连弹》等,作曲家杜鸣深知不热闹不成戏,但过分热闹又会让观众过度紧张。所以该剧曲调浓淡相宜,张弛有度,令观众回味无穷。舞美在该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舞台上设置了一个山体式的旋转小舞台,起承转合,引人入胜。虚实结合使剧情发展悬念迭起,令人遐想。出品人肖鸿斌说得好:“戏剧舞台,就像夏天的柑橘树,尽管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它依然挂着青皮的果,苦是一定的,但甜也少不了。只要勤于雕琢,《山灯》这个作品同样可以光彩照人,成为舞台精品、时代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