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湘江周刊·湘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灯一盏煮学问

  李国华

  百度搜索“青灯”这一条目,基本解释有两种,一是指光线青荧的油灯;二是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这两种解释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来说,就是青灯意象,成为文人骚客不可或缺的伙伴,往往给人带来强烈的时空感,与较为表象化的冷寂感。

  古代诗词中涉及“青灯”一词的作品,数不胜数,但以李商隐之说影响更广。“语罢休边角,青灯两鬓丝”。语罢,即说完了话,说了什么话?他说“寄人龙种瘦,失母凤雏痴”,年岁大了儿子还小,提起这样的人生话题,心里有点沉,同人交谈之后,屋内四周寂静无声,只有冷冷的青灯照着诗人的两鬓,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凄凉。在这里,青灯是孤寂中的最好伙伴。李商隐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夜雨寄北》,是他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里头“西窗烛”这一意象成为中国文人津津乐道的情感载体,情感与意象融合,似水乳交融,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继李商隐之后,曹雪芹是营造“青灯意象”的又一高手。《红楼梦》里用“青灯”这载体刻画了黛玉、惜春、妙玉不同的命运,令人惊叹。翻到二十七回,结尾是黛玉的《葬花吟》,正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伤怀情绪难以抑制。曹雪芹借青灯写黛玉孤寂的心,讲她没有着地的心事。第五回,宝玉在太虚幻境翻看“金陵十二钗”判词,看到惜春那一首,最后一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一百一十八回,惜春真的出家为尼了,毅然选择独守“青灯古佛”的生活。“青灯”成了惜春的命运标识。接下来,曹雪芹用青灯写妙玉的性格。他用“世难容”三字来评述妙玉。为什么世难容?“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流露出曹雪芹对妙玉带发出家虚度年华的同情。“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到头来,落得悲惨结局,无瑕白玉遭泥陷,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曹雪芹以“青灯”为意象,写黛玉的孤寂,青灯加冷雨;写惜春的孤僻,青灯伴古佛;写妙玉的孤傲,青灯配古殿。想来也是枯燥寂寞,非常人所能受。

  较之“青灯古殿”,我更喜“黄卷青灯”。陆游在《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中所写“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这是我们小时候经历过的事情。那时的乡村还没有通电,在一个个天寒地冻的夜晚,四面漏风的房里只有一盏煤油灯陪伴着我们。我和弟妹围在饭桌边,拢在一起翻看小人书,兴趣正浓之际,灯花突然地“噼啪”一响,屋中聚然亮堂起来。灯火映红了我们的脸庞,亦点燃了我们的梦想。奶奶则在旁边忙着做针线活,母亲往灶膛里添着柴木。这样的画面,大有“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感觉。此时的那盏青灯,在我们的眼里是如此的可亲,以致让乡村的冬夜竟然萌生了冲动,顺手挽住了燃烧的激情。

  闲书遮眼,青灯有味。这种青灯体验,是中华民族的勤学之风。“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范仲淹二岁而孤,母亲无依……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读到这两段故事,我不禁打心底生出几分敬佩,脑海里又浮现出青灯旁勤奋好学的小男儿。“唔咿声里漏初长,愿借丹心吐寸光。万古分明看简册,一生照耀付文章。”青灯燃尽一生,为求学上进的读书人映照出一片清朗乾坤。明朝文学家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写道:“茅斋独坐茶频煮,七碗后,气爽神清;竹榻斜眼书漫抛,一枕余,心闲梦稳。”何谓读书人之风雅?什么是读书人心中的乾坤?这一茶一器一篁一卷之间,皆有春秋。方寸物件,迸发出无限风采。心闲梦稳,独坐灯下,方能让身心与现实世界的天平重回平衡,在这里,领略更多诗意与悠然。

  读书人的学问都是青灯煮出来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