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充分发挥高校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张卓

  湖南素有“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美誉,厚重的历史底蕴赋予三湘大地独特的文化气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为此,湖南高校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更好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厚植湖湘文化底蕴、擦亮红色文化底色、增强城市文化底气中展现高校之“智”。

  做好湖湘文化研究,让湖南更有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湖南高校应立足学科优势,推动湖湘文化研究同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同现代化进程相协调,进一步悟透文渊、理清文脉、续好文气,激活新时代湖湘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进一步摸清湖湘文化家底。高校应发挥科研调研能力,积极参与湖湘文化资源普查工作,规范湖湘文化资源分类整理,完善资源目录和大数据库;整合历史、文学、艺术、新闻传播、计算机等学科力量,持续做好湖湘古籍整理、戏曲振兴、考古研究等工作,开创“数智+湖湘文化”原创IP和沉浸式体验新模式,努力让湖湘文化更有韵味。

  进一步挖掘湖湘文化时代内涵。充分吸纳、聚集、融合不同文化形态,以当代价值取向开展湖湘文化研究,重点做好周敦颐理学思想、王夫之经世致用思想、岳麓书院理学传统、岳阳楼忧患文化等研究,彰显湖湘文化的问题意识、现实关怀和创新品质,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动能。

  进一步拓展湖湘文化传播力。鼓励高校建立湖湘文化传播研究机构,围绕湘瓷、湘绣、湘茶、湘菜、湘版图书、影视节目等“湘字号”文化产品走出湖南、走向世界开展专题研究;积极对接市场需求,培养一大批具有扎实学科基础、熟悉国际文化传播规律的管理实践人才。

  做好红色文化宣传,让湖南底色更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湖南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建政的重要策源地,是一片“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红色热土。湖南高校应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努力使“芙蓉国”红色“朝晖”更加明亮、照得更远。

  做好红色文化的教育传承。以思政课、团课、党课等显性课堂为主渠道,有机融入湖南红色人物、红色文物、红色故事,把课程讲出“湖南味道”,大力传播“湖南魅力”;以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隐性课堂为重要补充,把红色文化教育嵌入其中,在润物无声中铸魂育人,确保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做好红色文化的社会传播。找准厚重历史与轻悦表达的结合点,创作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湖南红色文艺作品和文创产品。借助“三下乡”“返家乡”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高校红色文化宣讲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引领青年学生打通红色文化基层传播“最后一公里”。

  做好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扬。鼓励高校秉持宏大历史观系统研究红色文化概念内涵、时空范围、现代化发展等问题,以湘西十八洞村、矮寨大桥等为重要载体,深入挖掘、研究湖南新时代红色文化,更好赓续红色文化精神谱系,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建设添加新的精神注脚。

  做好城市文化智库,让湖南更有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用文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有效路径。湖南高校应“立足全国看湖南”,钻研打造城市文化IP新课题,研究城市网红经济新现象,探寻城市文化建设新对策,赋能我省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立多方合作协同机制。支持高校参与城市文化领域产学研联盟,建设城市文化传承创新中心、研究基地,让高校参与制定城市文化发展战略,促进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的优势互补,让高校的学科资源和创新成果深度惠及城市文化建设。

  推动新技术赋能城市IP。借助国家超算中心、国防科大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技术优势,打通新技术、文化IP产业供给侧和需求侧,催生文化IP商业新场景、新机遇和新空间,赋能行业新发展。

  参与打造互联网文化传播新生态。利用“互联网+”模式,发挥高校在文学、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创造优势,对湖南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更系统的活化和演绎,比如打造“雷锋”“岳麓山”“坡子街”等一批现代化的名人、文化地标IP,推动网红城市长沙IP提档升级。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