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原
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并不是说其他矛盾和工作就可以不管了。毛泽东说:“看事物应该是两点论;同时,一点里面又有两点。”“香花与毒草齐放,落霞与孤鹜齐飞。”就是说不能只看到“香花”,也不能只看到“毒草”,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面对各种复杂的工作,毛泽东提倡党委的同志要学会统筹兼顾。对此他形象地称之为“弹钢琴”。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往往一方面强调中心工作是军事和打仗,另一方面又号召做好其他一切革命工作。
学会“弹钢琴”,先要心中有“谱”,胸中有“数”。钢琴有多少键,每个键能弹出什么音符,必须了如指掌。解决矛盾,要深入到矛盾中去,特别是要掌握与之相关的数字。
毛泽东把“胸中有数”也列为一条重要的工作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是,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如果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
在运用数据方面,毛泽东可谓是一个高手,也是他的过人之处。比如,对中国革命的定位,就是他从中国占九成以上的农民这一“百分比”作出的。不是了解和注意到这一数据,他就不可能到农村去“闹革命”,不可能得出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开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除此,毛泽东论述问题和布置工作任务,也经常运用到数字。在党的七大上,他强调之所以需要“资本主义的广大发展”,是因为国共力量相差还很悬殊,接着他即用了一组数字进行说明,“他们有一百五十万军队,我们只有九十一万军队……他们有两万万人口,我们只有一万万人口”。有意思的是,档案资料显示,蒋介石敢于发动内战,同样是基于一组数字。不过,他了解到的中共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只有四五十万人,正是基于此,他才提出了3个月消灭中共的狂妄计划。
内战发生以后,毛泽东比蒋介石更高一筹的是,不在地盘上或空间上计较数量得失,而是在军队人数上注重力量翻转,他明确要求中共军队每个月至少消灭国民党5个师的有生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国共之间的较量,是一种“数”的较量,谁对“数”有精确的了解,谁能抓住各种“数”,谁就能取得胜利。
胸中有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成绩和缺点有数。“要划清正确和错误、成绩和缺点的界限,还要弄清它们中间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例如,成绩究竟是三分还是七分?说少了不行,说多了也不行。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末就应该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
可见,毛泽东对党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有数的。当然,这是建立在对历史有数的基础上的。对历史有数,就会对未来有数。正是毛泽东这种对骄傲的高度警惕,使中共经得起胜利和成功的考验,从而把事业顺利地推向一个新阶段。
“弹钢琴”还要注意细节,一个音符错了,整个曲子也就砸了。一般而言,毛泽东往往给人挥斥方遒、气势磅礴的感觉。其实,他是非常注重细节的。在指挥一场战斗之前,甚至战士碗里有没有肉,他也要关注和嘱咐。
1951年,中美关于朝鲜问题谈判时,毛泽东几乎投入全部精力来指导谈判工作。他亲自起草中朝方面致“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的多次复函,亲自审阅修改有关谈判接洽准备情况的新闻稿,亲自草拟中朝方面关于停战协定的草案,并征询金日成、彭德怀及斯大林的意见。许多具体而细微的准备工作,诸如谈判会议场所、对方代表团宿舍及我方代表团宿舍的布置,各种用具、设备和食品的准备,以及李克农、乔冠华和我方代表团成员到达谈判地点开城的具体时间等,毛泽东样样关照到了。
现在,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毛泽东的成功,与其既能挥舞大棒又能弄绣花针的处事方式,不无关系。
(节选自张太原等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跟毛泽东学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