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逸云
报告文学中对英雄个性美学的书写,使英雄和英雄主义具有了超凡的现实意义和卓越的时代精神。湘籍作家刘子华长篇报告文学《逐梦海天》,从普通人的蜕变之路出发,描写中国人民解放军挂像英模、“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的英雄壮举,真实呈现了和平年代中国军人的英雄本色和气概。
《逐梦海天》是湖南省作家协会2019年重点扶持作品,2021年6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作为军事文学教育范本,面向全国发行。
作者没有刻意渲染英雄的传奇色彩,而是以烟火气息浓郁的平民化笔触,深度挖掘张超成长过程中的点滴琐事,梳理张超性格养成的生活脉络和轨迹。
张超出生于岳阳一个贫寒且与苦难伴随的家庭。大哥患麻疹夭折,二哥和三哥不幸相继溺水而亡。父母逃离伤心的祖居之地,到岳阳城里打工并生育了他。艰困环境,养成了他倔犟、执着、坚忍不拔的性格。岳阳历史悠久的“忧乐文化”,注入他的血脉,铸造他积极向上、敢于担当的人格特征。他从小就有英雄情结,通过舅舅英武豪迈的军人气概,找到了人生价值坐标。进入中学之后,他立志当一名翱翔祖国蓝天、保卫共和国万里海疆的空军战士。他克服超乎寻常的困难,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军事学士毕业后,成为光荣的“海空卫士”,以多个“第一”的优异成绩,被誉为“飞行超人”。经过近乎严苛的考核,张超被选拔为航母舰载机飞行员。
报告文学文本,担负道德价值重塑与引领的任务,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姿态与感官,同世界相连。当代英雄个性展示,突出表现在人物形象内涵客观真实延展,规避高大全形象的雕塑,始终在动态变化过程中,突破同质化语境,提升文本话语权。《逐梦海天》用素描方式,洋溢真诚和温暖,烘托了张超光彩夺目的形象。
我们常说,军事报告文学应以文本为经,人物为纬,瞄准人物、人情、人性和命运落点,写人情之美,写人性之美,写英雄气质之美。
《逐梦海天》牢牢抓住人的精神特征,进行新颖、细致的表达。人物性格鲜明,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反映,发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会意义;努力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写出人物灵魂,让人物有血有肉;尤其注意环境描写,情感投入和心理过程烘托,从而凸显人物的主体价值。
《逐梦海天》是一部细节生动、充满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真实展示当代军中骄子不朽形象。从“忧乐天下”的岳阳城;偏远僻静的乡下田野,到远在千里之外,惊涛拍岸,战鹰飞过蓝天的渤海湾军营,作者脚踏英雄足迹,以真挚的情感和敬畏心理,深入进行采访,掌握详实的写作资料。全书16万多字,运用丰富的生活细节描写,集中刻画了张超崇高的精神品质和“尖刀上的舞者”的动人形象。
“50米、30米。‘飞鲨’下降到了极限,巨大的气流掀起了欢腾的浪花,‘飞鲨’飞过,仿佛后面拖了一条白色的长龙……”简单几句,细节鲜明而独特,表现张超飞行技术一流、艺高人胆大的个性特点。
“12点59分11.6秒,滑跑时速超过240千米的飞机像一匹狂奔的烈马,前轮猛地弹起,机头急促上仰,尾椎蹭在地面,瞬间火花四溅……”
这是“生死4.4秒”一节,惊心动魄的场面。张超驾驶117号歼15战机,突发险情。这一连串令人惊悚的细节,把事故氛围推到极致。临危关头,接到地面无线指挥跳伞命令,张超想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处置险情,千方百计挽救造价数亿的战机,体现了中国军人忘我的革命英雄情怀。
《逐梦海天》另一个十分鲜明的特征,体现在语言表达上。好比珍珠入盘,迸发出清脆和谐之音。作者善于把最精彩、最感人、自己感受最深而最能吸引、打动读者的语言,在文本中充分展示,以增强艺术效果。通过合理的想象,将已经成为过往,有一定时间跨度的生活场景、故事和人的内心情感,以文学的“大爱”、强大的气场和历史的纵深感,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用唯美的语言,表现张超和张亚青春恋情的浪漫温馨;用凝重、饱含血泪的对话,传递张亚对亲密爱人不幸故去的忧伤。《逐梦海天》注意用语的精准、形象、生动,谱写了一曲新时期革命军人的赞歌。情感展示是该书又一显著特征。打破时间顺序结构常规,突出人的情感结构,字里行间,注入深厚的感情。比如夫妻之情、父子之情、父女之情、师生之情、战友之情等。以极其厚重的情感,衬托张超个人情怀和人格魅力。
《逐梦海天》与其说是一部英雄传记,不如说是作者以文学形式,写就一封充满人间真情的家书,刘子华将“自我”,浸入英雄角色之中,与之融为一体,使作品具备强烈的感召效应。
(《逐梦海天》 刘子华著,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