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琪 刘禹鑫
开展技能培训、化解大班额、盘活医联资源……一桩桩民生实事,回应着群众的关切与所思所盼,为群众织就美好生活的保障网,托起民生幸福之梦。
近年来,涟源市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就业、就学、就医方面下功夫,2021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数达3830人,2018年以来培育技能人才发了证的有14889人,共有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单位15个,先后被评定为全国首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湖南省教育强市,连续三年获得湖南省卫生健康依法行政示范县(市)称号等。
涟源市一步一个脚印,把一项项民生新政贯彻落实落细,在践行群众路线中服务和保障民生发展,“幸福感”正成为涟源的关键词。
稳定就业,精准施策促增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头号民心工程。
怎么真正把“就业优先”落实到位,让老百姓端上饭碗,端牢饭碗?
涟源从提升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入手,以培训促进就业,把市场岗位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精准送到劳动者手里,把“零工”变成“灵工”,真正实现高质量就业。截至8月底,全市共计培训电工、焊工、中式烹调师、育婴师、汽车驾驶员(A、B证)等职业技能人员3830人。
“在涟源交通学校免费培训10天后,我就来这上班了,每个月拿3000元工资。”正在湘丝梦窗帘城上班的伏口镇半山村村民汪容说。从什么都不会到拿到缝纫机技能证书,从全职妈妈到现在既带娃又赚钱,汪容的生活出现了质的飞跃。
为扩大就业岗位供给,涟源市扎实开展网络招聘、现场招聘、送岗送工等就业服务,通过线上网络招聘会发布招聘信息1802个,共提供岗位15152个,达成就业意向526人。全面落实全民参保工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十三五”时期,涟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5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3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0.1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2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89万人。全市累计完成社保卡数据采集92万人,制卡91万张,发卡77万人,覆盖全市90%的常住人口。
同时,涟源市积极推进就近就业,引导扶贫车间向振兴车间转变,积极兑现场地补贴、设备补贴、物流补贴和就业补贴等,搭建车间用工平台,引导劳动者就地就业。目前正常运转的扶贫车间达110家,带动就业2849人。
创业是就业的升级版。涟源市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开展创业培训,并组织创业团队专家现场解决问题。截至8月底,涟源市累计培训749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8笔,共计958万元,创业带动就业230人。
提质扩容,立足特色办好学
教育是民生改善的基础。让孩子公平接受到良好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共同愿望。
实现这一愿望的关键在于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涟源市大力实施教育扩容提质工程,有效化解大班额。投入1.2亿元,完成9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投资2.35亿元高效建成了涟源市芙蓉学校和金石镇芙蓉学校,新增学位3400个;制定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规划,2020年投入经费3560万元完成56所项目学校建设任务。
“校内有科技实验室、图书室、篮球场、田径场等,我们还计划建一个‘三一讲堂’,通过引进国内相关领域的名家到学校进行讲座,给孩子正面的榜样引领,让乡村儿童更有获得感地成长。”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涟源三一学校校长叶波介绍。
完善的校园设施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而富有特色的课堂模式是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摇篮。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涟源市推出了一批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三一学校的双语教学、伏口中心学校的“思政课”、长春联校的乡土教育资源进课堂、长郡蓝田中学的社团活动等各具特色,成效显著。
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涟源市通过主题演讲比赛、师德标兵评选、师德巡回演讲、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教师节庆祝表彰等活动,规范教师从业行为,提升教师师德涵养。同时,完善和落实名师名校长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国培”项目试点市的优势,完善“研训一体、理实结合”的教师教研培训模式,进一步加大校长素质提升和教师全员培训。该市先后组织小学语文、高中数学等13个教师工作坊开展了线下集中研修活动。
另外,针对困难家庭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涟源市精准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实现学生应助尽助,2016—2021年,全市共发放资助资金32529万元,资助学生514855人次。
盘活资源,医疗下沉惠群众
医疗是民生之基。让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夯实民生之基的重点所在,也是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
对此,涟源综合施策,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到建设医联体,从全科医生驻村到家庭医生签约,越来越多的民众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市人民医院的专家每周四会到我们这开展坐诊、查房、义诊等医疗服务,同时对我们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带教等。”伏口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罗伟华说。
为了让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二级以上医院专家的服务,涟源市人民医院与1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了医联体协议,并已开展了以技术帮扶、免费培训进修、带教查房、下乡义诊、现场授课等多种形式合作。
涟源市以桥头河中心卫生院为牵头单位,与渡头塘镇卫生院、七星街镇卫生院、桥头矿区社区卫生中心组建成涟源市“北部医共体”,定期开行“医联快车”前往医共体各成员单位所辖村上门体检,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北部医共体”与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结成“医疗联盟”,在双向转诊、远程诊疗、人才共享、快速救援等方面共建共享,为乡镇卫生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畅通疑难杂症的上转渠道。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基层至关重要。如何把病人吸引到社区(村)卫生室?全科医生驻村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为突破口。
涟源市共派驻全科医师驻村服务417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科医师驻村全覆盖,主要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该市还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共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49个,“四种慢病”签约服务全覆盖,打通了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感言—
“幸福感”正成为涟源的关键词
“幸福感”是民生领域的一个关键词。民生指向的不仅是“吃饱穿暖”“吃好穿好”的物质需求,而是要解决深层次痼疾、满足群众深层次需求。“要想人民更富,真正要解决岗位、学位、床位、车位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涟源市委书记刘杰说。
“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一年接着干。”近年来,涟源市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一步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目标。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涟源市一直走在托起群众幸福之梦的大路上。
(朱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