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8月2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师资流动 促教育均衡

  木须虫

  近日,北京提出以更多的老师跨校、跨学区流动,辐射优质教育服务。无独有偶,前不久江苏常州、深圳等地以文件甚至立法的形式,提出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尽管各地提出教师流动制度的出发点不同,如深圳针对的是突出的“学区房”问题,北京则是为了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但总体看来,逐步建立教师流动制度,已然成为教育改革破局的共同选择。

  事实上,无论是学区房,还是校外培训负担重,归根到底都是由于教育质量存在较大差异,诱发社会对教育择优的巨大心理焦虑。毫无疑问,促进教育均衡、保证孩子接受教育机会的普遍公平,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治本之策。而这其中,师资力量与教育质量息息相关,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着力点。

  在师资个体之间能力水平差异无法缩小的情况下,只有引导教师随机合理的分布,才可能实现各学校、各区域之间,以及教师整体力量与教学水平的相对均衡。可以想象,当所在区域每个学校的实力都大体相当,家长自然少了择校的冲动;当各学校教学质量差别较小,竞争更公平,对校外培训补课的依赖自然会小很多。

  教师流动说起来容易,但执行起来还有不少的障碍。在微观层面来说,学校不愿意把自己辛苦培养出来的教师流动出去,优秀教师也不愿意从优质学校流动出去,无论学校还是教师,都存在着现实的利益障碍;从宏观层面来看,普遍的教师交流轮岗,客观上是“削峰填谷”,会削弱区域教育竞争中“尖子”的实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缺少推动教师交流轮岗的动力。

  建立教师常态化的交流轮岗机制,一方面需自上而下完善顶层设计,让教师交流轮岗成为义务教育刚性的制度,保证实施的普遍性,消除推行阻力;另一方面还需补好义务教育短板,加大设施条件的投入,缩小学校间办学基本条件的差距,加大教师的聘用、培养与管理,提高队伍整体水平,提高执行流动的内生动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