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湘江周刊·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8月1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沐清风的艺术讲述

  于广学

  长篇小说《清风徐来》,是一部从乡村个体创业者出发,全面呈现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图景的小说力作。作者刘道云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初心,准确透彻地把握了时代主旋律。

  写此书时,刘道云已年过六旬,仍然能够投入那么大的体力、精力和时间,深入湖南、河北、江西等省许多个乡村的田间地头、企业进行细致的调研采访,搜集整理那么多 “三农”一线的第一手材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这些第一手材料,是写好作品的需要,也体现的是写作者对文字的热爱,对作品的负责,更是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中的广大奋斗者的热爱。

  首先,小说中讲述的逻辑性是很强的。从主人公田根考上大学、升职为城里一个大公司白领,到心生“故乡的情结”写起,从一个人——田根,到一支队伍——以村党支部为主的清风亭乡村振兴团队、到一个目标——乡村振兴、再到一个发展模式——公司+基地+农户+大数据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在叙说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作者用朴实又具地方特色的语言,写出了一系列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参与得上的喜闻乐见的重大活动。比如农民丰收节、乡村振兴经验交流大会、桃花旅游节等等。通过这样一环扣一环的描写,使小说高潮迭起,增强了可读性,也通过这样的描写,全面展示了共产党人在深入开展乡村振兴事业中给农业、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广大农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正如田根说的一句话:“在党的好政策下反哺我们的父老乡亲”,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情怀,也是共产党人的情怀,是共产党人的初心。

  其次,作者在描写乡村巨大变化的同时,也恰如其分地把主人公和一些人的爱情生活、家庭生活、乡村差别、地方文化融入其中,特别是老者讲述清风亭关于“背山大仙”建铜鼓寨,搅扰玉皇大帝以及土地老儿、观音娘娘和文曲星来清风亭的神话故事……读来饶有趣味,让人感受乡村日常生活的质感和民间文化的源流活力,进一步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最后,小说提供了具体而扎实的时代生活经验,为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实际工作标本,于文学性表达中蕴含不少当下工作的实料。如把大量调研的材料融入其中,这种基于现实的、面对问题的、可复制的经验与做法,以小说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对于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大业是有实际指导价值的。这与一些小说只是读起来文学性强但在现实生活中基本无法借鉴是有区别的。

  比如,现在农村中有些地方耕地没人种了,年轻人少了,大多数是老年人或妇女孩子了,有些地方文化生活和文化体育设施缺失,老年人养老还有待更好解决等等。这些问题,恰好在《清风徐来》这部小说中,大多能找到答案。清风亭村党组织引进开发公司,利用闲置民居建起了“农家乐康养中心”;通过土地流转,使得闲置土地得到开发利用,增加了农民收入;再通过组建“乐器演奏队”,不但让人们业余生活丰富多彩,而且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只要像清风亭人那样,勤于思考,让“黄鹂芽茶”“开泰土鸡蛋”“于老太湾湾牌薯片”等特色产品走出去,把“农大夏教授”“农艺师们”“环球绿地公司”等引进来,利用本地优势,就能走出适合本地的发展之路。

  苏轼曾在《答张文潜书》中说:“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刘道云的文字充满了正能量,文字后面是一个作家对时代的敏感和热爱。

  (《清风徐来》 刘道云著 湖南师大出版社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