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对历史和文化研究高度重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在给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我国古代的史学批评成就不仅巨大,而且独具特色,堪称中华文明之瑰宝,在古代知识体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研究中,逐渐开拓出了一个崭新而独特的领域——中国古代史学批评。中国史学批评史研究,是研究中国史学史上存在于其间的一个最活跃的内部动因即批评与反思,包含批评的意识、批评的思想、批评的理论与方法及各方面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瞿林东先生一直致力于此项研究,有多部填补空白之作问世。此次由瞿林东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一书,是迄今我国出版的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史学批评通史,其跨度之长远、系统之完备、内容之详实,都代表了我国学界现有之最高水平,堪称具有新时代鲜明特色的史学代表著作之一,是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的重要学术成果。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遵循白寿彝先生的教诲,深入研究中国史学遗产,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术发展的进程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发掘、梳理、阐说史学遗产中关于史学批评的言论、思想和撰述,作系统的和贯通的研究,推动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有益于读者系统深入地认识史学、认识史学的发展、认识史学理论的生成与积累,进而更深入地洞察中国史学上那些史学批评家们的学术胸襟与史学情怀。
全套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史学批评为研究对象,按照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夏金元、明、清7个时期分为7卷,对上溯先秦下至近代的中国史学批评作系统的历史的考察和评判。主要特点为:一是探析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发展的全貌及其规律,是研究者在中国史学批评研究领域深耕细作的成果;二是通过对中国史学批评史料的搜集、梳理、分析、归纳,展开纵向探讨和横向分析,从纵向上探讨中国史学批评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于横向上分析史学批评家、史学家、史学批评著作的史学批评成就及其重要地位。三是守正创新,史论结合,建构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研究的学术系统与方法范式,不仅在逻辑框架上严密完整,而且在诸多专题性研究上多有突破,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见解。
这套书通过全面系统的探究和阐述,构建中国史学独特的话语体系,完整地展现了史学批评外延清晰、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学科特征。全书具有四个方面的创新之处:一是对史学批评的宗旨、对象及其与史学发展的内在联系作出深入研究;二是深入、系统阐述代表各历史时期突出的史学批评现象,同时发掘史学批评新资料和以往较少涉及的知识领域,对在研究中提出的一些新问题作出合理的阐述;三是关注史学批评与时代的互动,深入阐释史学批评的社会价值;四是以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为背景,以汉民族史学批评为主体,同时兼顾少数民族史学批评现象。
全书脉络分明,逻辑严谨,研究深入,史料详实,是今人研究古代史学批评的宏观史学著作;融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于一体,具有学术创新性。作为整体性研究成果,通过梳理、研究、揭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中连续性使用的概念,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中国史学的特色和风格,提升自身的理论品格,进而推动中国史学自身话语体系的建构。同时通过史学批评研究,“发现”并提出问题,启发时人与后人,或加以发扬,或引以为戒,为当代中国史学进一步开展史学批评提供参考和借鉴,共同促进史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部著作坚守史学传统,深入研究中国历史,构建当代话语,体现了我国强烈的文化自信和历史担当,彰显了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意识。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宏观概括三千年史学批评大势,深刻揭示历代史学演进轨迹,是一部贯通、全面、成体系的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力作,具有标志性意义和较高的学术文化价值。这套书系“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成果,受到历史学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既能够开拓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研究的新局面,又能够以古代史学批评的成果观照、滋养当代史学批评的成长。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瞿林东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获得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