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建华
“八十伉俪书画人生——‘我俩’姜坤郑小娟画展”,日前在长沙李自健美术馆隆重开幕。展出两位年过八旬的艺术家伉俪300余幅中国画代表作,这也是两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伉俪一生中最具规模的一次回顾性大展。画展主题——“我俩”,赋予了这场特别的画展更深沉的意涵,呈现了他们执子之手的艺术历程。
我和朋友们专程从衡阳赶来长沙,参加“我俩”的画展,心里更多的是敬重仰慕之情。在这样晴热高温的天气里,他们的水墨诗情和工笔重彩,却如清风一样拂过我的心头,让我们享受了一顿高雅的艺术大餐。
结识姜坤、郑小娟两位前辈是在10年前。2011年春节前夕,偶然在朋友处看到一本《姜坤画集》。当时感觉是被惊艳到了:咱们湖南竟然深藏着如此的水墨大家!那时我与湖南书画界接触不多,网上搜索,发现百多公里外邵阳长明书店有这本画册。于是,我和妻子在腊月二十八驱车赶到那儿,买下这本画册。一个月后,经衡阳师院一位美术教授引荐,我来到长沙姜坤、郑小娟老师家,买了他们的几幅画。
此次画展上看到《故里乡音》,当时姜老师当着我的面,当场为我画了指定的这一幅,现在一直挂在我的书房。犹记得姜坤老师画画时,郑小娟老师告诉我,这是用大写意没骨法表现侗寨女人。那时我虽然没有到过侗家古村落,但是莫名其妙地有一种故园家山的亲切感。用文学语言来描述的话,这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侗家女子不但有着婀娜的身姿,也有着典雅的气质,更有东方艺术的神韵。她们肩头挑着鲜花与蔬菜的小筐,翩翩地向我们迎面走来,那种天然的美、古典的美,真是无法用言词来形容。“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用在姜老师身上也是再合适不过的。记得有一次在他家,他与我讨论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我觉得他笔下的湘黔山寨、洞庭湖区、青藏高原、长江三峡系列精品佳构,就有着为人称道的“兼收并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打开中国美术史,夫妇唱和、翰墨风流者,自宋有赵德甫和李清照,元代有赵孟頫和管道昇,明代有陈老莲和胡华鬘、钱谦益和柳如是,清代有罗两峰和方婉仪、华新罗和方白莲。现代画坛夫妻画家更多,如吴湖帆和潘静淑、刘海粟和夏伊乔、谢稚柳和陈佩秋、陈少梅和冯忠莲、吴作人和萧淑芳、刘力上和俞致贞、张伯驹和潘素、黄苗子和郁风、刘勃舒和何韵兰、杨力舟和王迎春、卢沉和周思聪、赵国经和王美芳等。翻阅《湖南美术史》这本书,好像没有看到夫妻画家的身影。但是,我们谁都不能否认,即便放在全国画坛,甚至放在中国美术史,与上述前辈大家名流相比较,姜坤、郑小娟老师这对夫妻画家也是毫不逊色的。甚至比起有的画家夫妇来说,他俩比肩而立的水平有过之而无不及。郑小娟老师以工笔重彩名世,湖南能够成为中国工笔画大省,郑老师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她的《山雀》《翠翠》《阿妈》《茅草屋》《晒辣椒》等等,都得到画坛巨匠们的肯定,几十年来一直为人们所颂扬。尤其是名作《赶歌图》,线形构图的音乐节奏美,充满了屈原诗歌的浪漫情怀,常常令我有一种写诗的冲动。
十几天前,在微信中看到了这场展讯,展讯中有一幅图片:姜坤、郑小娟二位老师骑在高头大马上,满面春风眺望前方的英姿。当时我的脑海里,立刻响起20多年前大火的琼瑶电视剧《还珠格格》的片头曲:“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郑小娟老师后来告诉我,这是1981年他们在新疆伊犁草原写生时,哈萨克族牧民牵来骏马,让他们骑上去拍摄的。那时他们才40岁,但已享誉湖湘甚至全国画坛。40年后的今天,他们依然是世人眼中的神仙眷侣,他们的精神长相是心灵美好的显示,令人高山仰止。
真正的艺术永远不会过时,真正的艺术家总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已届耄耋之年,两位老师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依然精神抖擞,步履不停,上下求索,谦逊不懈。他们深入生活,讴歌人民,倾心描绘天地之宽广、万物之神奇。以丰沛饱满的乡土情怀、深厚博大的人民之心、水墨工笔的艺术塑造,开创出了一个丰富多样、蓬勃生机、活而生鲜,充实着中国文化精髓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