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燕娟
通讯员 廖培
奔流的湘江一路向北,在株洲折西改向形成一个大水湾。这个水湾,成为胭脂鱼、中华倒刺耙等十余种珍稀鱼类天然的越冬场与索饵场。
“近期渔政监测发现,较禁渔前,湘江株洲段翘嘴鱼、鳡鱼体长增长了20多厘米,鲴鱼、鳜鱼种群数及规模大幅增加。”5月24日,正开展禁捕退捕“回头看”的株洲市纪委监委第三纪检监察室主任苏晓琴说,鱼类资源的改善,是对3月1日实施的《长江保护法》最好的回应。
禁:非法捕鱼得到有效治理
一江碧水,生机重现,离不开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护航。
一年多来,株洲市纪委监委强化政治监督,护航禁捕退捕,从江面到市场、餐桌开展“全链条”式监督检查,共明察暗访262次,发现问题186个,查处不作为、缓作为、假作为问题8件,发出监察建议书、工作提示函12份,纪律处分、组织处理党员干部4人。
“政治监督压实了党委政府、渔政、公安等禁捕退捕工作职能部门主体责任,让原本分散的监督、检查、执法等行政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了战斗力。”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3月底,株洲市打击非法捕捞“冬春攻势”专项行动共破获刑事案件5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6人,移送起诉15人,非法捕鱼得到有效治理。
退:解决退捕渔民后顾之忧
禁捕退捕要禁得住,更要退得出,切实解决退捕渔民后顾之忧。
“我们入户调研发现,全市退捕的40至60岁渔民找工作是个难题。”驻市商务粮食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曾杰说,全市退捕的1248名渔民中,40至60岁的有473人,其中未就业153人,占未就业人数的62%。由于他们学历较低、技能单一,同等条件下市场竞争力弱,导致找工作难。
市纪委监委协调人社、渔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结合禁渔工作需要设立“护鱼员”公益性岗位,专门从事巡河禁捕、拆除渔网、劝阻违钓工作,既解决了高龄退捕渔民工作问题,又增加了禁捕专门力量。
“看着河面那块泡沫飘浮不动,我就知道水底有地笼。”5月18日,在渌口区白沙洲码头,57岁的护鱼员肖旺炎巡河时,娴熟拆掉了一处隐蔽非法捕鱼网具。
肖旺炎说,他十几岁就随父辈在湘江捕鱼,除了捕鱼,别的都不会,禁捕后他便失业了。纪委了解他的情况后,他成了区里首批护鱼员,捕鱼经验又有了用武之地。
为解决退捕渔民就业问题,株洲市共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4场,举办渔民专场招聘会20余场,帮助739名退捕渔民实现转产就业。
访:紧盯渔民急难愁盼问题
政治监督不仅破解了禁捕退捕中特殊人群的就业难题,同时还紧盯渔民急难愁盼,化解生活难题。
“如果不是纪委解决岛上凌晨没船过河的问题,那晚我的病就严重了。”5月10日,在天元区马家河街道古桑洲社区,渔民郑金莲见到回访的纪检干部,连声感谢。
今年初,市纪委监委在古桑洲走访了解到,地处湘江中的古桑洲岛仅有一条渡船,早上6点到晚上12点间每半小时一趟,凌晨不开船。
退捕前,岛上家家有渔船,有急事就开船外出。如今渔船都上岸了,渡船凌晨又不开,遇到突发事情就难倒了大家。
为解决岛上320余名居民用船难题,在市纪委监委跟踪督办下,区政府和街道、社区协调安排专门驾驶员凌晨值班,这才解决了问题。3月25日凌晨3点,郑金莲突发疾病,正是这个改变让她得以及时就医。
“护好碧水、解决民忧是做好‘十年禁渔’政治监督的目标与关键。”株洲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持续聚焦禁捕退捕各阶段工作重点难点,立足职责定位,坚持问题导向,压实职能部门主体责任,确保禁得住、管得好,保障退捕渔民上岸后稳得住、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