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湘江周刊·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3月1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化有座慎德堂

  袁杰伟

  第一次走进新化县向东街的慎德堂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感觉这样的建筑见得多了,比这古老得多、有特色得多的建筑也见了不少,因而心潮就难以翻滚出波浪。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一段时间电视荧屏上皇帝戏太多,我对凡是宣传皇帝的东西产生了“腻反”心理。觉得一个偏远的新化县城,与皇帝千扯万搭搞上点牵强附会的联系,又有个多大的劲呢?堂内收了不少的古碑和古玩,我想这又有什么呢?但是,到过慎德堂几次之后,我对慎德堂的看法改变了,慢慢地开始正眼瞧起它来:这应该是迄今为止,向东街保存最完整的民国建筑。

  向东街,可不是一条普通的街啊。

  由于毛板船经济的影响,清末民初时期,新化在诸多领域居于全省前列,是公认的“一等县”,响当当的富庶县,其物产,其人物,其文化,在全国都广有影响力。据《新化县志》(1996年版)载:民国初年,新化县城及资江流域各口岸,正式设立门面并向政府申请注册登记的商铺,县城有420家,白溪82家,洋溪76家,琅塘、澧溪、油溪、小洋、辇溪、游家湾、化溪、连溪、炉埠、麻溪、沙塘湾、球溪、栗溪等埠及锡矿山,均有数十至上百家,从业者达万余人。民国34年,前来县政府登记的行业有25个,商业2452户。民国前期,新化城乡贸易异常活跃,全县拥有39处墟场,满竹、潭溪、桃林、洋溪、半山等21市,是当时商业荟萃的地方。至民国35年(1946),全县集市已有80余处。

  而向东街,因为正处码头口子,是当时最为繁华的街道。今天,在新化、冷水江、娄底、长沙等地,到处可见“向东街面馆”。现在,每到清明、五一、端午、国庆、中秋、春节,向东街就挤满了从全国各地回来的新化人,或外地人,他们一睹向东街破旧的风采,唆一碗向东街面条,买几袋向东街的油炸粑、杯子糕、糁子粑、牛打滚、马炼王,请注意,是买几袋,而不是买一个。我女儿在长沙,每次回来都要带一包糁子粑去,有时我们给她寄过去,她一年从头至尾早餐就吃这个。

  有一回,我在新修的石板街上边吃油炸粑边晒太阳,因为那是入口的短街,人不多,两个姑娘迎面走来,姑娘上前问道:“叔叔,请问这是向东街么?”我用手一指:“那就是!”两个姑娘一蹦老高:“耶!我终于到了向东街了!”

  那向东街的慎德堂又是个什么来历?话说清朝末年,新化有个叫刘慎德的秀才,多次应举试落第后,便投身行伍,投考了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毕业后受新化老乡、贵州省警察局局长之邀去贵州省警察局当秘书,后担任稽查队长。后来回新化老家,在县城大码头繁华地段购地建房,取名为“慎德堂”。后来,他在古玩市场看到一块“慎德堂”匾额,一打听之后,他大吃一惊:这块牌匾竟然是道光皇帝晚年起居地“慎德堂”的匾额,系同治皇帝的老师所书写。他便高价将此匾购得,挂在大门口。刘慎德则自己撰写了一副对联与匾额配套挂在大门口:“慎笃情怀千里梦;德威憧憬万幅图。”对联中连用了五个竖心旁的字,可见他心底藏着多少东西,梦境中又有多少宏图。

  1935年11月28日,由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攻克新化县城,军团指挥部驻扎在南门口的“老屋陈家”(现在的总工会)。为了防止国民党军队从邵阳与安化两翼由水路进攻新化县城,红六军团第十六师派了一个团在县城东门的河边一线布防,其中有一个连驻扎在慎德堂,红军打开河岸上的粮仓与盐仓向老百姓发放。当时有许多老百姓拿着筲箕、箩筐等来领粮领盐,粮仓与盐仓一天时间就被发放一空。红军还在“慎德堂”与其他铺面上、临街墙上刷了“红军是贫人的队伍”“打倒土豪财主”“红军万岁”等标语。还有一批新化青年参加了红军,随红军走了。“慎德堂”因此留下了一段珍贵的红色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刘慎德被镇压,慎德堂被政府没收,由房管所出租给几十户人家居住。其中有一个铁匠的儿子、曾就读于新化“文学读书班”的阳跃进以在慎德堂生活的居民为原型,创作发表了系列小说《慎德堂的哥儿们》《慎德堂的娘儿们》《慎德堂的爷儿们》,演绎了当代慎德堂人的多彩生活,完成了一段新慎德堂的文化佳话。“慎德堂”也因为成为老百姓的居所而被保留了下来。

  新世纪以后,租住在“慎德堂”的居民慢慢都有了新居而搬了出去,“慎德堂”的居住功能被演化为文化功能。近年来,民间文艺人士陈中林等将自己近20年来收集的石碑等文物集于此,“慎德堂”便成了梅山地区第一个梅山文化的民间博物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