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10日讯(记者 聂沛 通讯员 邹征欧)3月10日,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富农合作社,农户将谷种、优质肥、育秧土放入育苗播种机中,几分钟后,一块块育秧盘便成了型。“现在村里统一早稻品种、土地翻耕、育秧,大大减轻我们小散户种田难度。”村民刘长春介绍,今年开春以来,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以每亩330元,将大田翻耕、集中育秧、机插秧等环节,承包给县农事服务中心。这下,在家务农的老人和妇女不用再为春耕犯愁了。
为实现粮食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今年来,衡阳市推进粮食生产协同创新,鼓励早稻生产“一村一品”,即一个村统一种植一个早稻品种。
不同品种的早稻,抛秧期、抽穗期存在差异,机械化耕种难度大。为此,该市县级成立工作机构、乡镇设立农事服务中心、村级设立惠农服务社,通过统一品种、种植时间规划、种植标准、订单收购、机械化作业、病虫防治,推进代种、耕、收、烘、管等稻田托管服务,为农户提供水稻集中育秧、机耕、机插、机收和谷物烘干的全程机械化服务。
衡阳还建立以粮食加工企业、优质稻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为主的优质稻米产业协会,构建起粮食产业价值链,通过选种优质品种、精准定量施肥、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等举措,精选湘早籼45号、中早39等26个优质早中晚稻优质品种进行推广,提升衡阳稻米品质。
“我们希望通过早稻‘一村一品’逐步实现‘一县一品’‘一镇一品’,更大规模地推进农业机械化,助力现代农业发展。”衡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衡阳市已有855个村实行落实早稻“一村一品”,协同创新服务面积达86.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