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旋 彭 娟 贺喜迎
一条湘江串起三座城市,空间距离彼此在半小时车程左右,中间地带是数百平方公里的“绿心”……长株潭区域是湖南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也是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引擎。
牛年伊始,长株潭区域一体化进程迈开大步。2月20日,长株潭一体化三十大标志工程推进会召开。此后,在专题调研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并召开座谈会时,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强调,长沙要当好长株潭发展的主攻手,在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中体现更大省会作为、彰显更强省会担当。
放眼湘江西岸,长沙市岳麓区依托得天独厚的教育科创资源,发挥“桥头堡”优势,高水平建设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以下简称“大科城”),以打造长株潭一体化示范区为目标,推动泛“麓山南”地区成为长株潭一体化探索的创新引擎,勇攀科技创新高地的新高峰。
科创高地,资源共融
2021年2月18日,农历牛年开工第一天,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发布“红枫计划”并正式启动“麓山杯”创新创业大赛,将以5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科创团队(公司)创业。
值得关注的是,“红枫计划”适用范围除了包含大科城核心区域内的专家和教授团队、高校校友和在校学生创业团队,还将辐射范围扩大至长株潭区域内高校的科创团队(公司),这意味着大科城迈出向长株潭一体化创新引擎跨越发展的重要一步。
在“麓山南”这片土地上,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57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0余名两院院士、10余万科创人员和30余万大学生集中汇聚,科技创新资源俯拾即是。
去年9月,在2020年创客中国“麓山杯”5G技术及应用全国专题赛现场,曾获得来自快手、腾讯、唯品会战略投资的魔筷科技,签约并将华中总部落户大科城。赛后,经岳麓区相关部门牵线,这家来自杭州的网红电商服务平台,迅速在株洲启动其华中区域首个园区建设。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南大学校友,对大科城有情怀、有情结,而且认为长沙是网红城市,麓山南又有人才优势。”岳麓区(大科城)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相关负责人陈婕表示,长株潭三城之间,进行类似这样跨城市、跨园区的合作,已是稀松平常。
围绕科技与创新,“麓山南”不仅书写出一方土地的“座右铭”,也进一步拉近岳麓区与长株潭兄弟城市的距离。
当前,大科城以“真金白银”鼓励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联合湖南大学成立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联合中南大学共建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创新成果转化的磁场效应与日凸显。
今年,如何加速释放“创新引擎”的磁场吸引力?大科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以“强平台、强企业、强人才、强生态”为目标,通过核心技术攻关行动、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科技平台建设行动、科技人才引育行动等八大行动,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径。
“双创”热土,产城协同
2020年11月,省委、省政府发布《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纲要》。根据纲要,湘江西岸将依托湘江沿岸教育科创资源,高水平建设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同时联动沿线区县工业园区,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湘江教育创新带和协同创新中心。
顶着将千年湖湘文化气质转化为城市发展动力的重任,岳麓区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营商环境优化,致力将“麓山南”打造成一片产、城、区互融共促的“双创”热土。
过去一年,岳麓山人工智能产业中心、中建智慧谷、5G加速港、后湖科创·文化产业园等16个产业园区平台全面发力,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实现新增科创企业1310家,科创企业总数达4428家,科创产业集聚形成规模。
随着科创产业不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岳麓区也瞄准构建一流的产业环境、生态精准发力。针对科技研发、知识产权、人才引育等方面,岳麓区出台既有相关政策不少于40条。
互融共促发展,关键在人。岳麓区不仅制定了差异化人才政策,从优化人才就医、子女就学、入住人才公寓等办理流程的“关键小事”入手,为留住人才提供完善的“贴心服务”链;同时,还依托省、市人才政策,发挥科研机构和标杆企业示范作用,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
目前,以岳麓区为核心区域的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集齐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等三块“国字招牌”,长株潭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测试体系、应用场景、技术标准、商用示范、品牌活动等领域,更是建立三市智能网联汽车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共商合作。
去年10月,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项目正式通车;去年7月,潇湘大道西线三标段顺利通过验收并放开交通,潇湘大道西线全线通车……随着大河西综合交通体系日益完善,资源要素、人才要素流动面临更多机遇。
一座城市,搭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的快车,城市的发展能级将无上限。今年,岳麓区围绕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提出建设“科创强区”,立足岳麓科教资源优势,把创新驱动的引擎激发起来。
“我们将通过强平台、强企业、强人才、强生态,重点推进大科城建设成为长株潭一体化创新引擎,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新高峰,为岳麓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能。”岳麓区委书记周志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