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理论·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1月23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儒家节俭思想的当代价值

    周秋光 黄召凤 

    节俭思想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儒家以“仁”为宗旨,以“礼”为旨归,从国家治理、家族维系、个人修养三个层面阐释了节俭的价值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提倡勤劳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一再警示全党和全国人民不能丢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一)

    中国古代小农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物质产品总量有限,故而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显得至为重要。在儒家看来,“节俭”是治国、齐家、修身的重要道德规范,直接关系到国家盛衰、家族兴亡、个人成败。

    在国家层面,儒家认为“节俭”是“礼”的要求,统治者是否具备这一美德,关乎王道理想的实现。“非礼”的生活方式,被认为是奢侈、僭越。治理国家要“合乎礼”的规范。孔子主张贤君应当“恭俭而好礼”“恭俭庄敬”。孟子将贤君的美德定义为“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节俭事关国家盛衰,故孔子提出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强调唯有“俭者不夺人”,以节俭实现“财不可胜用”的治国目标。荀子则指出“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强本而节用”,则可富国富民。此外,汉魏之际政论家桓范在《政要论·节欲》中点出:“历观有家有国,其得之也,莫不阶于俭约;其失之也,莫不由于奢侈。”唐代诗人李商隐更是道出家国兴衰的警世恒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在家族层面,儒家认为“俭”不同于“仁”“义”“恭”“敬”,不着意突出个体,而是体现群体,强调个人对家族的责任。所谓“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在后世浩如烟海的家训中,大都把“俭”放在突出位置,告诫治家要修养节俭之德,勿染骄奢之风。如北宋司马光在《训检示康》中训诫家人“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清末名臣曾国藩更是躬行节俭,在其传世的“曾氏家书”中指出:“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

    在个人层面,儒家认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上至精英、下至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行为准则。儒家对个人节俭的培育,主要从“人性论”视角展开。以孟子“性善论”中“寡欲”思想和荀子“性恶论”中“节欲”思想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孟子要求人“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荀子对于“欲”的态度较孟子宽容,但也提出了“节欲”,谓“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近代湘人郭嵩焘对知足常乐、节俭惜福亦有名言:“官不要日日想大,家不要日日想富,做人则须日日想好……今家中有了饭吃,有了衣穿,即是莫大之福,何必更求丰盈。”

    (二)

    中华民族以勤劳节俭著称于世。千百年来,中国人民通过亲身体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领悟到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深刻哲理,总结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至理名言,形成了勤劳奋斗、俭朴节约的传统美德。然而,当下伴随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勤俭节约的美德正面临被淡忘甚至丧失。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有所滋生,奢侈浪费现象严重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时强调: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任何时刻都不能丢掉,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务必狠刹奢靡之风、浪费之风,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不达目的不能轻言收兵。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严肃整治“四风”,通过“以俭治党”“以俭治政”“克俭于家”“以俭治己”的节俭治理模式,党风政风社风明显好转,特别是奢靡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但要取得彻底胜利、实现根本性转变,仍需乘势而上、加速推进。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国不可一日无粮,家不可一日无米。前不久,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当下,这一指示深刻警示我们,任何时候都要践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中国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凝结的智慧告诉我们,唯有节俭治国、节俭持家、节俭自好,才能保证国运绵长、家道兴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需要深厚扎实的经济实力作基础,更需要强劲充盈的文化精神为引领。节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一种文化风范,既能生勤、促廉,更能获心、兴邦。在社会文明全面发展的今天,节俭依然是实现社会健康向上的正能量,是提高社会全民公德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务必崇尚节俭,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抵制享乐贪腐和奢靡之风,让智慧而理性的生活方式永远时尚,在举国上下形成“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优良国风。

    (作者分别系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