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1月0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昔日贫困村 今朝披时装

    湖南日报见习记者 刘奕楠

    通讯员 吴方兴 申海建

    2020年12月30日,阳光照射下的隆回县石托村散发出淡淡的泥土芬芳。田野一望无垠,水塘波光粼粼,一派文化旅游小乡村的风范。

    2018年3月,省自然资源厅派工作队进驻隆回县石托村。那时,石托村还是全县2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共454户151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33户441人。截至目前,全村133户441人全部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7.2%下降至零。

    掘深井 清泉喷 多规合一绘宏图

    “下雨天喝泥巴水,农作时喝农药水,晴天时喝腥味水,久旱时靠送水。”过去,村民时常自嘲。

    石托村位于怀衡邵干旱走廊,农业造成的水污染严重,清洁卫生的饮用水十分短缺,严重危害健康。

    2018年5月,帮扶工作队行动起来,找到了省里的地质找水专家,新挖掘了两口高标准深井,将自来水引到村里来,入户率达92%。

    不久后,帮扶工作队将井水拿到机构检测,没想到有了新发现:石托村新井水锶含量接近矿泉水标准!

    挖井“挖”出了新产业。目前,深圳商会已与石托村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开发富锶矿泉水项目。

    “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一把年纪还能住上这么亮堂的房子。”73岁的贫困户刘兴林满是感激。去年,通过危房改造,一家三口搬进了新房。

    “当时工作队去摸底,看到刘兴林家的老房子就像是一个‘空壳’。”驻石托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吴方兴回忆。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排查,工作队发现,像刘兴林家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部分老房子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大多数村民不愿意拆除旧房;居住过疏化现象严重;“空心宅”占用土地无法利用……

    2020年6月15日,石托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动员暨座谈会召开,规划从创优生态、创美人居、创融产业、健全设施、建树新风五个方面入手改变村容村貌,在保持田园景观的基础上,着重抓好村庄绿化、美化,打造特色风景线。

    产业兴 人气旺 乡村田园好风光

    “这个蛋有两斤八两。一个鸵鸟蛋可以卖130多元,销路很好,效益很可观!”2020年12月30日,记者来到石托村鸵鸟养殖基地,负责人陈海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陈海华早年在外打工。2016年,他回到石托村投资创办鸵鸟养殖基地,可返乡创业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资金匮乏,又缺少技术支持,陈海华的“鸵鸟梦”碎了。

    2018年,工作队进村后多次组织研判商讨,最终决定投入35万元扶贫专项资金支持陈海华扩建鸵鸟生态养殖基地,这让陈海华重新燃起希望。

    目前,鸵鸟基地占地约2亩,养殖鸵鸟100余羽,以鸵鸟肉、蛋、皮为主要产品进行初加工包装销售,带动10名村民就业,年产值可达30万元。

    驻石托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吴方兴介绍,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创收。

    “雷家兴建灯笼厂,石陂庄上鸵鸟养,新屋溪边办渔场,玉屏山边立纸坊……”石托村的产业可谓遍地开花。近些年,生态大棚又掀起一阵风,观光农业、水果采摘发展起来,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

    如今的石托村,林木、聚落、田园有机衔接,绘出一幅田园大地图,正向着“短平快的简约文化旅游小乡村”前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