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超
产教融合高质量是实现高职院校办学能力高水平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学校特色,瞄准现代石化产业数智化转型、高端化发展对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对接产业、携手园区,打造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协同体系,以“四链”融通推动产教融合纵深发展,破解产教融合从“一头热”走向“两头甜”,形成产教融合制度供给的“化院范例”。
教育链:
专业建设随产业升级而动
立足区域战略,构建特色教育体系。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对接湖南省“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和“绿色化工智能制造、化工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链需求,纵向延伸至高端专用化学品领域,横向拓展至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领域,构建以化工生产技术、制药与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四主三支撑”专业集群,形成“专业随产业、课程随岗位”的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学校建有7个紧密对接现代石化、新材料、大健康等产业的专业群,开设高职专业(方向)36个,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高水平专业群6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群6个。
深化行业共同体建设,赋能教育链延伸。中石化湖南石化、湘潭大学与该校牵头组建全国化工新材料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共有来自全国27个省份的181家单位加入;共同体在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指导下,通过行业分析报告、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等举措,精准对接行业人才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人才链:
供需协同育行业所需之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贯通校企育人路径。与湖南石化、万华化学等企业合作开展“炼化一体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开设订单班24个,推行现场工程师、现代学徒制等模式,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超95%,本地和行业就业率超70%,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依托国家工匠学院、社区学院等平台,构建“职业教育+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年均培训3万余人次。
扎根园区办学,打造人才供给枢纽。与湖南省17个化工园区深度合作,共建安全技能实训基地、产业学院等平台。园区企业广泛接纳学校教师开展“访问工程师”实践锻炼,同时提供园区产业学院免租、人才公寓折扣等政策。学校获评宁乡经开区“2024年优秀人才服务单位”,成为区域技能人才供给的核心支撑。
产业链:
校地协同助区域经济腾飞
服务园区发展,构建产教联合体。以株洲渌口经开区为依托,牵头组建省级先进高分子材料市域产教联合体,辐射30余家高分子新材料企业,助力渌口经开区升格为省级高新区。参与岳阳绿色化工园区中试基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
破解产业痛点,搭建产教融合平台。针对化工工艺参数难确定等难题,建设开放型化工数字体验中心,提升实习实训与员工培训效能。联合园区召开产教供需对接会,依托株洲市产教融合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校企需求精准匹配,服务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链:
技术赋能驱动产业升级
强化技术研发,构建“4+N”创新体系。以湖南省石化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中心为基础,校企共创湖南省无机纳米粉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涂料树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支撑N个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学校与产业发展、区域发展有效融合。与株洲时代新材开展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与湖南工业大学联合实施“4+0”模式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本科层次技能人才培养“楚怡工匠计划”,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
聚焦数字化转型,推动技术成果转化。揭榜挂帅工信部“现代化工与新材料产教对接谱系”研究,开发化工全产业链图谱。通过博士工作站、产业学院等载体,助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近两年承接横向课题200余项,到账近千万元,同比增长366%,实现“技术输出”与“产业反哺”双向共赢。
通过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通,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专业建设与产业升级同频、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共振、技术服务与企业发展共生,为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四链协同”范式。未来,学校将继续以“四链”为抓手,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贡献更多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