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3月28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益阳农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婚嫁时选择不收彩礼——
“零彩礼”的小夫妻,日子过得怎么样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邢玲 雷鸿涛 张佳伟

  你们那里的彩礼是多少?

  “原先是8.8万元、18.8万元、28.8万元……”益阳市大通湖区金盆镇大东口村村民林跃飞告诉记者,可这两年,身边的“零彩礼”故事越来越多,他的两个女儿出嫁,也没向女婿家要彩礼。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记者在益阳市资阳区、赫山区、大通湖区等地农村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婚嫁时选择“零彩礼”。

  那些选择“零彩礼”的小夫妻,日子过得怎么样?记者近日走访了3对小夫妻。

  “90后”夫妻李雪、潘礼:

  日子过得好不好,不看彩礼多与少

  1993年出生的李雪,2023年9月和大通湖区北洲子镇永兴村的潘礼结婚。当年,他俩“零彩礼”结婚的事,还被村民当作新鲜事议论了好久。

  “我妈说,婚姻贵在真情,日子过得好不好,不看彩礼多与少。”李雪回忆,从一开始,她爸妈就没打算要彩礼。“可我公公婆婆一定要表达心意,送来3万元。我妈转手给了我老公。”

  别人家嫁女儿,彩礼一般收10多万元,还要热热闹闹摆一场出嫁酒。李雪家彩礼一分不收,出嫁酒也没摆。

  可这一点也不影响李雪和潘礼的幸福指数。结婚1年多来,夫妻俩恩恩爱爱,共同进步。李雪当上村委委员,潘礼经营的快餐店越做越好。

  “如今,‘零彩礼’在我们这边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我今年听到的就已有6对。”李雪告诉记者,近两年,大通湖区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婚嫁彩礼由以往的十几万元降至几万元,且多以创业启动金的方式返还给新人。

  “00后”夫妻邓德志、刘玉兰:

  等事业做起来,一年岂止赚18万8

  “听说了吗?邓家娶的这个媳妇,不仅没收彩礼,娘家还倒贴1万元呢。”今年2月7日,赫山区谢林港镇清溪村村民邓德志和妻子刘玉兰“零彩礼”结婚的事,在当地传开了。

  清溪村是有名的富裕村,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万元。邓德志家也是当地有钱人家,为什么舍不得出彩礼呢?

  “是我自己提出来不要彩礼的。”今年22岁的刘玉兰说,邓德志在外地跑快递业务已9年,结婚后想回乡创业,代理一个小区的快递站点,需要启动资金。“我跟父母商量,不如把他家准备的彩礼钱留给他创业。我爸一听很高兴,还添了1万元支持我们呢。”

  嫁人还倒贴1万元?刘玉兰可不这么想:“等我们的事业做起来,一年岂止赚18.8万元?”

  “95后”夫妻佘佳平、师芳菲:

  正准备用自己攒的钱买房

  最近一段时间,“95后”小伙佘佳平每逢周末就会带着妻子师芳菲,在益阳市中心城区看房子,准备在结婚一周年之际,用自己攒的钱买房。

  佘佳平是赫山区泉交河镇宫保第村人,在资阳区大码头街道办事处上班;师芳菲来自湖南龙山县内溪乡,在资阳区一幼儿园当幼师。2022年初,两人经朋友介绍相爱。2023年底,两个家庭相聚益阳商量婚事。

  彩礼,是双方父母见面时绕不开的话题。

  “听说你们那边彩礼十几万元,还有‘三金’‘五金’……”佘佳平的父母先开口。

  “彩礼我们不要!”师芳菲的父亲师孝祥出声打断,“我们都是农村家庭,把孩子培养出来不容易。芳菲说了,你们真心待她好就行,不给你们添彩礼负担了。”

  2024年5月,佘佳平和师芳菲“零彩礼”结婚。“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闯出一片天地。”师芳菲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