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艳芳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是湖南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丰富资源和深厚基础”。湖南高校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湖湘文化优势,在传承历史文化、赓续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文化实践中提升育人质效。
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文润人。湖湘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文化历经先秦湘楚文化的孕育,宋明中原文化等的洗砺,形成了“求仁履实、通经致用”的湖湘学风、“体用合一、内圣外王”的湖湘学派、“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湖湘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应立足厚重理论、结合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在历史的维度中寻找“湖湘文化”基因,感受“湖湘文化”乡愁,体味“湖湘文化”的历史厚重,在“润物无声”中实现以文润人的目的。比如,最大程度利用和挖掘湖湘历史文化资源,对接展现湖湘文化的文化馆、博物馆、非遗传承展示场所等,以多种形式讲清楚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等精神内核,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涵养时代新人;讲清楚湖湘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塑造了当下湖南人的精神气质,唤醒学生血脉深处的中华民族精神基因,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描摹红色文化的鲜明色彩以文化人。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染红了三湘大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形成了厚重的红色文化。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对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认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坚持立德树人和红色资源、红色传承、红色基因的双融双促,丰富红色元素,讲好红色故事,深化红色教育。比如,高校在教材的编撰中,可有选择、有重点地吸纳一批具有浓厚湖湘特色的身边事、身边人,讲好湖南故事;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把握时代脉搏、赋予红色文化“家国情怀”新的时代内涵,真正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里。同时,倡导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将课堂搬到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讲好旧址里的故事、故事里的细节、细节里的精神,用红色文化场景式体验浸润大学生心灵,让遗迹旧址成为红色“教室”,让史料文物成为红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红色“教师”。鼓励教师开展探究型、合作型、研究型、案例型、角色体验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理论课程的积极性,增强思政理论课堂亲和力,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真正实现以文化人目的。
同频现代文化的时代灵动以文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提出两道“融合命题”:一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二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科学把握湖湘现代文化的内涵实质,就要在回答好两道“融合命题”中,提高育人实效。眼下,科技赋能湖湘现代文化新动能,文化表达、文化传播、文化体验的“科技感”与日俱增。高校应充分把握时代变化趋势,利用云展览、云讲解、云教育、短视频、高清直播、虚拟展厅等科技手段,在文化教学、文化技术、文化应用、文化服务等方面找准湖湘现代文化的“科技”属性与高校文化育人的契合点,让学生沉浸式地走进历史故事里、走进文化的滋养中,从湖湘文化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不断提升以文育人效果。高校可根据发展需求以及学校的教学特色,加深学生对于“文化+”概念的认识,加快推进数字文旅等人才培养,探索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理实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答好两道“融合命题”贡献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