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中国梦·祖国颂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10月0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胡交斌 豆小红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近年来,湖南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中医药、医药装备制造、产业跨界融合等领域势头强劲。2023年,湖南大健康产业增加值2959.43亿元,同比增长4%,占全省GDP的5.92%。当前,湖南大健康产业仍存在集约化程度不高、特色品牌效应不足、健康人才短缺等问题亟待破解。

  做好产业规划,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结合湖南实际,制定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明确方向、清晰目标、可行路径。强化顶层设计,持续发力实现既定目标。政府相关部门应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引导,锚定富有湖南特色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推动大健康产业与信息技术、文旅、养老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形成良好发展生态。立足地方特色优势,促进区域错位协调发展。构建“一核一圈三片”大健康产业集群,即省级大健康产业核心园区、长株潭城市群大健康产业圈与湘西、湘南、湘北三大片区大健康产业集群。重点推进湖南健康产业园区、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大健康产业的核心引擎;围绕长株潭城市群,着力打造集休闲疗养、康体健身、养老地产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核心圈;充分发挥湘北、湘南、湘西的区位优势,推动各地大健康产业差异化发展。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建立健全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体制机制,打击不正当竞争、垄断和虚假宣传等行为,确保大健康产业公平、规范发展;完善大健康产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导专项资金向高端医疗器械、医药自主创新等领域倾斜;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规范大健康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支持机制。

  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品牌辐射效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内生动力、市场影响力,推动湖南大健康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质改造传统健康产业。既抓头部企业又抓小微企业,促进其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良性循环,推动传统企业实现集团化、规模化、集约化;以健康旅游、保健服务等为产业龙头,结合健康管理服务、医药医疗产学研一体化、老年健康产品开发等,打造一批综合型、创新型的湖南大健康产业集群。推进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围绕“医、养、管、食、游、动”全产业链要素,打造种植、制造、服务有机融合的现代化大健康产业,积极培育“湖湘”健康旅游、康体旅游等品牌;扎实推进“湘九味”等湖湘特色品牌药材种植生产,鼓励支持湖南大型中药企业发挥品牌优势、走向跨国经营。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力争到“十四五”期末,使大健康产业领域内第一、二产业的比重分别达到10%以上和20%以上,拓展健康服务新业态新领域,确保产业结构更合理,推动湖南进入健康产业强省行列。其中第一产业的发展应以中药材种植、养殖和采集为突破口,落实落细《湖南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加大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建设力度;第二产业的发展应聚焦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制造和健康穿戴设备制造等领域,重点推动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设备、生物制药、保健器具、健康食品加工及保健品等健康产品制造业的壮大与升级;第三产业的发展应聚焦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和体育医疗康复产业,打造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扶持中小微企业配套发展。比如进一步推动湘江新区和浏阳经开区成为生物经济产业集聚区、做强金霞经开区发展千亿级医药物流产业集群、扩大宁乡经开区“美妆谷”规模等。同时支持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

  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大力培育复合型人才。随着大健康产业领域的技术革新和市场需求日益多元,既懂技术又具备跨领域整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驱动产业进步的中坚力量。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鼓励高校、职业技术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设大健康产业相关课程,一方面大力培养产业所需的专业型、应用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比如养老护理员、药剂师、营养师、育婴师、按摩师、保健师、心理咨询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注重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既培养技能水平高、擅长产业一线实操的骨干力量,又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复合型、专业型科技与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对已从事大健康产业人员进行全员培训、系统培训、定期培训,支持从业人员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引导大中专毕业生、社会富余力量从事老年健康服务工作。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完善人力资源保障。实施创新人才引入计划,提供住房福利、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优惠政策,重点吸纳高水平科技人才、组织管理人才等大健康产业高端、急需人才,拓宽人才上升通道,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稳得住”;加强人才管理服务,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推动“人才流动”“人才下沉”。

  【作者分别系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