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三维”策略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钟秋明

  核心提示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好就业问题、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结合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应当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就业工作质量的核心指标,促进高质量就业,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应聚焦主观、客观、发展三个维度,全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在主观维度,全面提升就业满意度

  提升就业满意度对社会和个体均具有重要意义。就业满意度高,幸福指数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也相应提高,劳动关系更加和谐。要注重生涯规划,引导科学、合理的就业预期。高校应将生涯规划教育作为通识课程和就业指导的重要环节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并确保其有效实施。同时,需要稳定并建设强有力的就业指导队伍,通过专业学习、生涯规划与就业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与职业世界,掌握生涯决策技能,有效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此外,应引导学生树立多元化、科学的就业观念,让他们意识到,选择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岗位,就是选择高质量就业,不应仅凭一时成就或挫折衡量成败,而是既要胸怀远大理想,也需脚踏实地,从基础岗位做起。

  突出个性服务,力争满意就业。高校应做实毕业生成长档案、就业台账,根据其特点与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教育与推荐服务。对于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毕业生,积极引导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应给予更多精神鼓励、重点推荐;通过深入的沟通交流与职业规划辅导,为毕业生量身定制发展路径,让绝大多数毕业生实现满意就业。增强质量意识,转变工作理念。高校应抓住主要矛盾,在工作理念上实现“帮毕业生找工作”向“引导毕业生主动求职”转变,从要求毕业生上交接收函向毕业生自觉报告就业状况转变,从提高毕业去向落实率向提高就业满意率转变,让毕业生既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满意,更对自己的就业行为及其结果满意。

  在客观维度,聚焦提高就业收益率

  就业是有报酬的持续活动,薪资待遇是衡量就业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高校一方面应推动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的起薪待遇,另一方面应引导毕业生着眼长远,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较高收益。大力开拓就业市场,提供优质需求岗位。结合办学传统及学科专业特点,广泛开拓就业市场,大力搜索和开发适合本校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型岗位资源;密切与相关用人单位的联系,举办综合类大中型招聘会,常设专业类行业性专场招聘会,提高校园招聘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成功率;打造校园市场品牌,把好单位进校招聘的资质审核关和需求质量筛选关,千方百计提高毕业生初始就业质量。引导摈弃“躺平”等不良思想,鼓励毕业生及时就业,这是提高就业收益率的前提条件。高校应教育引导毕业生避免因指望他人、高不成低不就、“躺平”“佛系”而错失就业良机;引导毕业生放眼未来,辩证看待当前收益与长远收益的关系,在工作实践中展现自我、培育自我、发展自我,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身价”。注重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地方政府应当细化创业支持政策,提供场地支持、租金减免、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等支持。高校应大力营造创新创业型校园文化,展现创新风采、创业成果,启迪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创新创业熏陶;全力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引导教师提升自身创新能力;邀请国内外创新创业典型尤其是创新创业型优秀校友到校宣讲、现身说法;积极推进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效能,同时为有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提供孵化服务。

  在发展维度,全力增强职业稳定性

  从业者在职业稳定中能够找到归属感、认同感、掌控感、自由感,从而实现人生价值,获得幸福人生。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就要拓展毕业生未来发展空间,提高其职业稳定性。要激发毕业生主动发展的主体意识。引导毕业生增强内生动力、责任意识、忧患意识,自觉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及时调整预期,端正心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所学专业把握就业方向,准确判断就业形势,科学定位,主动决策。夯实毕业生稳定发展的能力根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基础和前提。应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综合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方向性,切实增强就业创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毕业生持续发展的德行操守。切实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品行;发挥校园文化、社团组织的德育功能;注重实践教学,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

  【作者系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院长。本文为湖南省大学生就创业基金会规划课题“以产教融合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对策研究”(JJH202401)阶段性成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