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名片】
李加强,山东临沂人,1993年10月生,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现任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主任设计师、院士专家工作站骨干成员。发表SCI论文共11篇,申请国家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10项。2022年入选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博士引才“心”计划,2023年入选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青年创新型优秀人才,2023年入选湖南省科技人才托举工程。
【故事】
“为什么会选择株洲?”2022年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的李加强总被这样提问。12月28日,他给记者讲述了这一年来内心从“赌”变成“笃定”的过程。
放弃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航天领域的工作机会,放弃了回家乡陪伴父母,甚至放弃了与新婚妻子同处一地工作的生活方式,一直攻读力学专业的李加强,为了他心中的航空报国梦,毅然选择加入位于湖南株洲的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航发动研所”)。
“‘立大志,入主流,登大舞台,干大事业’是我的就业价值观。”李加强说,“中国航发动研所是我国唯一集型号研制及预先研究于一体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及直升机传动系统研究发展基地,且提供的工作岗位与我博士研究方向高度一致,让我拥有‘来了就能干、干了就能行’的信心。”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李加强入职不久,便与中国航发动研所“同频共振”,致力于发动机结构强度和增材制造创新设计相关研究。
“增材制造,又叫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金属粉末等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零部件的技术。”李加强解释。
作为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是一个集高温、高压、高转速等多种极端工况的最为复杂的热力机械之一,先进航空发动机研制离不开先进设计技术和先进制造工艺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但传统制造工艺阻碍了航空发动机创新设计构型的应用,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先进设计无法实现的窘境。
然而,增材制造技术也不是那么好驾驭。“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服役环境恶劣、服役载荷极端,增材制造创新结构的强度如何保障?这是我们要突破的关键技术难点!”李加强表示。
在师傅钱总的指导下,李加强结合博士期间的专业技术,将工程面临的增材制造创新结构强度问题进行解剖,从发动机工程问题中提炼出影响增材制造强度的技术点之一——残余应力,进行“溯源”,找到应力演化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特点,阐述了增材制造残余应力的来源及形成过程,相关成果在某增材制造航空发动机零件减重10%的轻量化设计与验证工作中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干科研要严谨,做工作要踏实,得结论要溯源,面对质疑要有耐心”,这是李加强在求学时代从自己的导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谢惠民教授身上学到的好习惯;“复杂问题简单化,从问题中寻找问题”,这是他参加工作后师傅钱总传授的真经。
“感谢人生中每一位领路人,带领我走上了航空报国之路,并且教授我方式方法,让我越走越坚定。”李加强说,人生短短几十年,总是要做点事情。株洲有完备的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他坚信这里就是他成就事业、实现梦想、报效祖国的大舞台。
虽然来到株洲才1年,但李加强入职第一年就开始协助主持某国家级项目的项目管理和技术把关,负责多个国家级/集团级项目某研究方向的技术把关。
在他的朋友圈里,藏着这个铁骨铮铮的山东汉子柔情似水的一面。自2022年7月到株洲参加工作以来,他给异地的妻子共手写家书195封,朋友圈里也表达着满满的思念。
妻子也在一次回信中给予他最大的理解:“每次和你视频通话或阅读你的来信,我看到的都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实现抱负、追逐梦想的奋斗青年。你表现出的乐此不疲和信心百倍让我之前的担忧逐渐消散,越来越觉得你的选择是正确的,我支持你!”
李加强透露,在株洲人才政策的支持下,在不久的将来,他会把妻子和父母都接过来,在这个城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