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司帅 曾琪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价值维度审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空间维度:从德国到中国,坚持“两个结合”
不同的民族国家有着不一样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只有民族化,转化为该民族国家的指导思想,其解释世界、改造世界之功能才真正得以发挥出来。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马克思主义产生时主要是对当时西欧的社会状况与传统文化作出的反映,但作为世界性的精神产品,并非属于西欧,更不是专属德国。因此,马克思主义要在其他民族国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必须使其民族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行,就在于“移自外域”的理论“取得民族形式”,带有中国特性,衍生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历史、改造现实、面向未来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分析中国场域中的现实问题,并使这种分析及其科学解答融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进而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是谁迎合谁,更不能机械地进行范畴置换,如把“物质”范畴替换成“气”、把“共产主义社会”范畴替换成“大同社会”等。坚持“两个结合”,要把正确理解和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相互结合的理论根柢,要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实践问题作为相互结合的现实根柢,要把深植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相互结合的历史根柢。
时间维度:从经典到当代,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理论源于实践,惟有与实践活动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由于实践是变化的,因而理论也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但是,如果有理论创新的需求,而没有理论创新的能力,一切也是空谈。我们必须立足国情推进理论创新,坚决地反对本本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
马克思主义从经典发展到当代,在中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达到了“具体的统一”和“历史的统一”。历史已经证明,现实正在证明,未来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人有能力自觉进行理论创新。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也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更不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翻版,惟有不断地结合新实践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并善用于指导新的实践,才能顺利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价值维度:从民族到世界,坚持胸怀天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获得解放的科学。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就揭示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获得解放的现实条件: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正因如此,解放全人类是一项世界性的伟大事业。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在为实现这项伟大事业而奋斗,都是走在完成这项伟大事业的历史征途中,只是历史时期、发展阶段有所不同。
从民族到世界,坚持胸怀天下。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的反映,虽说是基于“中国立场”“中国视域”,聚焦“中国问题”而建构,但在解答中国问题过程中更加注重发现解答方式和解答经验中的世界意义和普遍价值:不仅致力于解决中国现实问题,还要为解答世界性难题贡献中国智慧;不仅肩负引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还要努力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领跑者;不仅要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要在全球治理中彰显中国担当;不仅要创造中国文明的新形态,还要为重构人类新文明添加中国元素。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着眼于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以普遍的问题视域审视世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体现出胸怀天下的大境界大格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等,都是坚持胸怀天下的生动体现,既凸显了中国特有的大国风范、大国担当,又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者分别系湖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文理学院基地研究员,北京盈科(长沙)律师事务所律师;本文系湖南省社科评审委项目“中共早期旅法先进分子对‘两个结合’的探索研究(1912-1925)”(XSP2023FXC15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