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守正的路径和发展。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只讲守正不讲创新,就会导致固步自封;只讲创新不讲守正,就会导致迷失方向。
周树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其中第三条就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也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迈向新征程,必须深入领会守正创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掌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金钥匙”。
守正创新切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任何真理都具有两重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客观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具有绝对性,因此必须“守正”。“守正”意味着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马克思主义具有相对性,因此必须“创新”。“创新”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联系、变化和发展的。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发展指的是事物上升的运动,是事物从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的变化,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作为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的辩证否定就是扬弃,扬弃是指既克服、变革,又保留、继承。联系观和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用联系观和发展观来看待守正创新,“守正”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相互联系。“两个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间联系的条件,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根深叶茂、本固枝荣。“创新”则反映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超越。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是正确的,但不能要求《共产党宣言》对170年后人类社会发展提出的所有具体问题都提供现成答案。”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中向前发展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只有体察中国之情、把握世界之变、了解人民之需、倾听时代之声,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不断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守正创新是党百年辉煌的重要经验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它并没有穷尽真理,需要不断创新发展。百余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始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面旗帜下阔步前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强调“守正”:“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我们需要‘本本’”“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另一方面强调“创新”:“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譬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又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因为坚持守正创新,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强调“守正”:“老祖宗不能丢”“一定不要忘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不要丢掉这个最根本的东西”“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另一方面强调“创新”:“又要说新话”“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譬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是点睛之笔,规定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性质,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但它又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第一次实现“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因为坚持守正创新,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强调“守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强调“创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譬如习近平外交思想,既继承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等,又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开辟了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新境界。因为坚持守正创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守正创新是党继续成功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一是处理好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党的二十大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守正的路径和发展。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只讲守正不讲创新,就会导致固步自封;只讲创新不讲守正,就会导致迷失方向。譬如中国式现代化,它首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守党的领导之正,守社会主义之正;同时它又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二是遵循好守正创新的基本要求。守正创新是有原则有目标有方向的。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同时提出“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三个不动摇”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两个敢于”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三个不动摇”和“两个敢于”阐明了守正创新的着力点。譬如改革,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决不允许借“改革”之名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弱化虚化淡化党的领导、放弃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那样会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确保改革在正确的方向下行稳致远。
三是把握好守正创新的核心内容。新时代新征程,守正创新必须聚焦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既坚持真理、坚守正道,又勇于探索、开辟新境。譬如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守正才可以强基固本,创新才可以基业长青。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