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建练 冯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文化传承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校史是高校立德树人生动的“教科书”,是一所大学的文化精髓所在,红色是其中最鲜明的底色。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应重点从校史文化的挖掘、呈现、融入等方面发力,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使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浸入心扉,引导广大师生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深入挖掘:凝练校史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内涵
高校校史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何有效开发和运用好校史资源,传承和弘扬其内含的红色基因,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为此,要深挖校史资源,结合时代背景,凝练其中蕴含的红色基因内涵。
一要大力开发和挖掘校史资源,积极组织开展“寻访校史”“口述校史”等实地考察、口述访谈活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为红色校史育人提供鲜活素材。
二要深化校史文化研究,将校史文化研究纳入学术研究范畴,以正式的科研项目来开展校史文化研究,提高校史编研成果质量。把红色校史和百年党史、学科专业史结合起来,归纳提炼不同历史时期的校史蕴含的红色基因与精神内涵,汇编成册,形成校史教育系列读本。此外,可以围绕典型事件、杰出人物等编撰出版系列校史文化丛书,丰富校史文化研究成果,为师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如湖南大学紧紧围绕百年党史、湖南党史与红色校史,策划创作《党史上的湖大人》图书,形成“实事求是思想的传承与发展”等一批理论文章,为校史文化铸魂育人丰富内涵、增强深度。
立体呈现:打造校史文化育人的鲜明空间
文化既要有内蕴,也要有显现。将校史所承载的红色精神有机地融入到校园环境之中,能有效提升校史文化育人的生动性、趣味性,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高校深耕校史文化,就要建设和利用好校史场馆、建筑景观,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史文化育人空间。
一要加强校史馆、博物馆、陈列馆等场馆的规划建设,使之成为师生接受校史校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时,充分运用3D、VR、AR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对高校校史场馆及其史料、文物等资源的呈现形式提档升级,促进校史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二要优化建筑景观,设计打造以红色校史文化为主题的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等,达到“一山一石、一雕一刻、一草一木、一步一景都能感受到学校红色文化底蕴”的效果。如北京大学红楼、清华大学清华园、复旦大学的相辉堂、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湖南大学抗战受降纪念馆等,这样的建筑景观矗立于校园,让人每走到此处都不禁忆起那段激昂的历史,进而达到文化认同的目的。
积极融入:深化校史文化的育人实践
校史作为培根铸魂的营养剂,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容,是培养时代新人的生动教材,须常学常悟常用。这就要求高校要深化校史文化育人实践,将校史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推动红色校史入脑入心入行。
一是融入课堂教学。要紧密结合时代要求、育人理念和学生特点,明确校史文化融入课堂主渠道的基本原则,从教学内容、方式、关系上思考解决融入什么、怎么融入、谁来融入的问题。要将校史中的科学家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体系、案例,讲好科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等科学家精神。
二是融入研学实践。要结合学校历史文化和学科特色,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强化红色校史主题的表达,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引导学生陶冶爱国情操。一方面,将校史文化育人实践与理论宣讲、社会实践、田野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结合起来,抓好新生季、入学季、毕业季等重要时间节点,分阶段、有序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增进对党史、国史、校史的认识。另一方面,坚持学校和社会资源联通,将校史文化育人实践搬到革命历史现场。同时,以征文、摄影、书法绘画、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结合红色校史主题组织系列文化作品创研,让红色校史文化易传播、不枯燥、接地气。
(作者均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