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2月08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化科技引领创新驱动 推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导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是教育阵地、科技重地、人才高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如何增强地方高校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南新篇章贡献高校力量?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曾宝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并就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根植地方、亲近产业、注重创新、汇聚人才等比较优势,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集中教育、科技、人才等优质资源,强化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奋力书写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以科技创新赋能地方发展,加强“四方”协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地方高校要因地制宜,构建促进区域发展的“方向聚焦——人才聚集——团队攻关——平台支撑——成果产出”科技创新体系,并致力推进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四方”协同,让科技创新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地方高校应顺势而为、应势而动,积极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不断加强任务驱动、团队协作、集中攻关等有组织科研。围绕地方重点产业、龙头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科研团队的创新驱动引领作用;引导科研团队聚焦“四个面向”,把科技创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营造良好的团队生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多措并举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打造高标准科技平台。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科技平台履行科研职能、促进科技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应建强科技平台,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调整优化地方高校现有科研平台结构,提高其与地方经济发展、企业研发活动的契合度;共建创新平台,紧密对接行业产业需求,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同组建区域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开放研发平台,主动面向当地企业和社会开放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以及大型科学仪器中心等各类研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聚焦高目标主攻方向。地方高校应把服务地方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科研工作主攻方向,精准布局科学研究的战略方向和重点领域;地方高校科研工作者应坚持目标导向、聚焦前沿问题,以“科研方向化、方向团队化、团队项目化、项目成果化”为原则,持续提升承担和完成区域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及时产出当地急需的科技创新成果。

  推进高质量科技攻关。地方高校应完善落实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机制,联合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组成联合体“揭榜攻关”,打造区域科技攻关“集团军”。着力瞄准“卡脖子”问题、勇闯“无人区”,不断拓展科技攻关的深度和广度,持续增强科技供给能力,为有效解决影响区域发展的科技难题开拓新思路、提供新方案。

  以成果转化破解地方发展瓶颈,发挥“四池”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地方高校应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形成人才培育池、科技创新池、成果孵化池、技术转移池并充分发挥“四池”效能,助力破解地方发展瓶颈。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地方高校应主动对接本地需求,切实加强对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组织、管理、协调和服务,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政策宣讲——成果遴选——专业评估——对接转化——跟踪服务”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并探索具有地方优势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形成涵盖“授权、转让、定价、孵化、成长”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把更多关键技术和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地方高校应注重科技评价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导向功能,坚持以质量、实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原则,优化科技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反映科技成果的创新水平、科学价值、经济贡献和社会效益,激发广大师生参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以产教融合提升创新服务效能,促进“四链”衔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深化产教融合是地方高校提升科技创新、服务属地效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有利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衔接,加快地方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推进产教协同创新。应健全以企业为主导、高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推动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科技园区、众创空间、中试基地等,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和产业化链条,实现供需对接、人才交流、资源转化和共享;深化政府、高校、企业在科技前沿、行业产业、乡村振兴、区域发展等领域的协同创新,形成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互动共生、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总之,以高校为依托深化产教融合,可以实现产学研深度协同,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资金链的精准对接和深度融合。

  推进产教协同育人。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对促进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可实现以人才为引擎,引领“四链”耦合匹配、融合发展的目标。为此,应坚持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相统一,实现以产兴教、以教强业的良性互动,推进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深度融合;建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机制,推动高校和企业面向产业需求开展人才培养,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一批高新科技企业;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助力“三全育人”,培养和留住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科技学院基地研究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