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庐山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民生福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和长远之策,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高校是科技、人才、创新最佳结合点,承载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大使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执行力,主动担负起立德树人培养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主动发挥高校提高科技水平和服务社会功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展现自己的使命、担当和作为。
一、下足三个功夫,多方位承担高校生态育人新使命
首先,下足理论武装的功夫,融会贯通才能真信真用。高校要充分发挥课堂内外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发挥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在帮助学生学深悟透做实上下功夫,让青年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增强对生态文明理论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
其次,下足环境化人的功夫,身临其境才能感受美好。高校必须将“弘扬生态文明”融入办校理念之中,深入贯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培养学生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校园生活方式,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真正做到学校处处都体现生态文明,人人都是生态文明的实践者。
第三,下足习惯自然的功夫,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高校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将生态意识和思维养成习惯,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生态行为取向,成为理性生态人。让学生毕业后像蒲公英一样,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让每个毕业生都成为一张生态文明的名片、一个宣传员、一台播种机。
二、铆足三种干劲,多层次发挥高校生态科研新担当
首先,铆足基础研究的干劲,耐住寂寞才能多出成果。应深入开展生态文化、绿色经济、环境科学、生态科普等方面的研究,积极构建绿色发展理论,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铆足应用研究的干劲,盯住前沿才能多出业绩。应针对部分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和紧迫难题,积极开展环境科学技术、绿色高新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积极主动寻找和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途径,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第三,铆足成果转化的干劲,咬住成果才能服务社会。尤其是农、林类高校,始终是生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主力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不能束之高阁,理当咬住生态领域的研究成果,主动积极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做足三项功课,多维度展现高校生态服务新作为
首先,做足学科建设的功课,培养人才才能满足需求。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最缺乏的是相关专业人才。高校有必要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等学科和专业的建设,及时调整培养思路,以保障所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能提供最专业的服务,真正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
其次,做足服务企业的功课,企业发展才能保障经济。高校在深度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中要主动承担起“智囊团”的角色,积极融入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形成把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低碳经济作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自觉意识和市场意识,实施校企合作,加快关键技术的突破、共性技术的推广、新兴环保技术的发展。
第三,做足乡村振兴的功课,乡村发展才能保障生态。乡村紧密连接着自然生态系统,更应实施稳健发展策略,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校应积极参与乡村生态环境调查、保护与修复,对涉及乡村振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推动治理手段、修复技术和预防方案实现重大突破,不断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同进步。
面对新时代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与重要作用,坚定不移宣传和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勇于担当、不负使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