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贺威
【百姓点题】
专家评创文、创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都有一套标准。对照这个标准,老百姓在社区建设、改造、管理等具体操作和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一看就懂、方便行动的规章制度?
——衡阳社区居民
【创新实践】
衡阳市雁峰区白竹皂社区是原国有企业衡纺机厂的家属区,企业改制、时光变迁,4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这里逐渐破败成了“脏乱差”的小区。
从去年11月开始,白竹皂社区迎来了老旧小区标准化改造的契机。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变成了崭新的沥青路,裸露的黄土地都栽上绿化植物,家家户户的下水管道修葺一新,街面墙面整洁,健身休闲设施完备,居民议事中心功能齐全……昔日“脏乱差”的旧貌,换成了“美丽幸福”的新颜,更成为衡阳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标杆。
以雁峰区白沙街道白竹皂社区、石鼓区角山镇三星村、珠晖区冶金街道新风里社区、蒸湘区蒸湘街道温家台社区作为试点,衡阳召开城乡治理标准化动员部署会,出台了《关于开展城乡治理标准化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城区治理、乡村治理、交通治理、市场经营治理及公共安全治理五大领域实施标准化建设,发布了第一批25个大类、106个项目的工作标准。
白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周珊介绍,白竹皂社区结合《实施意见》,充分吸纳居民意见意愿,形成了社区共建共治的“白竹皂标准”,细化到诸如临街摊位不能超过屋檐1.5米、分楼栋设置衣物集中晾晒点、消防栓编号管理等一个个治理细节。
不比投入比管理,社区独创了红色党建、粉色公益等“五色花”治理模式。针对留守老人多的特点,社区“红色党建”在每栋房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网格长、楼栋长、党员志愿者公示牌,公布了楼栋长、家政服务、小家电维修、送餐等便民服务电话,老人的生活更加方便。社区5栋居民方长丽家下水道水管堵塞,拨通便民电话后,不到10分钟就有维修人员上门,及时解决了问题。
新风里社区促进群众服务和引导群众相统一,推动社区治理小区化、小区管理物业化、物业管理法治化的“三化”治理模式和城乡治理标准化建设相统一,实现了城乡治理标准化建设和日常工作相统一。改造后的社区不仅面貌焕然一新,富含人文关怀的服务和管理举措,让社区更加和谐、温馨。居民周孔波说,现在的新风里,是一个花园式的生活区,居民都是满满的幸福感、自豪感。
以《实施意见》为基础,各试点地方结合实际,将标准内容编成了一句句“顺口溜”,如“单株有树型,成排有线型,乔灌有层次,树周无杂草”“车身洁、封闭运,无溢漏,定点倒”“灯杆竖直成行,灯泡干净明亮,悬挂整齐划一”等,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行动。
衡阳市委副秘书长、市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翟亮月告诉记者,社区自主探索的内容并非“另起炉灶”,而是对制度的细化、具象化,使之易记住、可操作、能推广、可考核,为市域城乡治理划出了一道开放性的“标准线”。
随着衡阳全域推进城乡标准化治理,该“标准”已迭代升级到“2.0版本”。标准化治理推动衡阳城乡环境变得更好、更美。一批卫生死角、管理盲区“痛点”变“亮点”,涌现了“保卫里”“梅花村”“双全村”等一批样板示范。衡阳还紧紧依托“+衡阳群众”等品牌,丰富“红黑榜”“大评小奖”“厚德同心积分银行”等机制,引导群众参与到标准化建设中来,人民群众的现实获得感、理论获得感、预期获得感更加充实。
【记者感言】
衡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依照《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标准化”为抓手,率先在城乡治理领域探索推出一系列极具操作性的规程,并将“标准化”推行到社会管理方方面面。让看似纷繁复杂的社区治理全面有“标”可依、有章可循,用管理思维化繁为简,是智慧也是可推广可复制的生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