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淇
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的直播内容,网络主播要“持证上岗”了。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其中,对于专业类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的要求引发关注。
近几年,网络直播由于准入门槛低,行业从业者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现象较为突出。其中,法律、财经、医疗等内容因贴近民生,一些不具备基本专业能力的人士趁机开设直播账号,对专业内容进行解读,甚至“弄虚作假”,进行诱导性交易、非法荐股等违法活动,误导公众认知,危害他人财产安全。
种种乱象是直播行业规范滞后的“恶果”。现实生活中,经济、医疗、教育、法律等领域从业者需取得相关资质,线上也当如此。《行为规范》是直播行业经历野蛮发展、逐步走向规范的必要举措,有利于引导网络主播规范从业行为,提高主播队伍整体素质,而提高专业类直播的门槛,也能够过滤掉部分“冒牌”主播,避免乱象。
《行为规范》进一步强调了在涉及民生的重要领域发声的专业性,总体上有利于内容质量的提质增效,推动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当然,在线直播需要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发展环境,因此,有关方面在推行《行为规范》的同时,也应结合实际情况动态修编执业资质要求范围,清理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要求,或推出替代资格证的资质认证标准,规范直播内容生态。
要确保直播内容安全,规则的约束不能只局限于“准入”环节,还要贯穿于日常运营、管理之中。因此,要根治专业直播乱象,监管部门一方面要理顺与平台之间的分工,实现信息共享、协同治理,另一方面不妨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监管处罚条例,封住违规主播的“复活”之路。如此一来,对那些不靠谱的假专家、“挂羊头卖狗肉”的不法分子才能实现精准打击,同时避免“误伤”真正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