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军 王 珊 谭明星 伍亚平
从“候鸟儿童”到“冰花男孩”,农村留守儿童一直牵动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如何完善制度、形成合力,更好托举起留守儿童的明天?衡南县依托校联体改革“三三五工程”、全省“家校共育”试点工作、全省推广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衡南经验”“八个一”模式的经验成果,创新开展在校留守儿童“三爱三护”行动,答好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新时代考题。
周末,近尾洲联合学校留守儿童小食堂里,歌声阵阵,祝福连连——一场特殊的“生日趴体”正在火热举行。老师、同学们围着“小寿星”亮亮(化名)唱生日歌,一起吹蜡烛、打“蛋糕战”,笑声、嬉闹声回荡在食堂,快乐和幸福的感觉洋溢在孩子们之间……
亮亮(化名)是近尾洲联合学校主校区的一名学生,从小失去双亲,在福利院长大。最近,学校为节假日无人看管的留守孩子打造了“留守之家”,老师们化身“爱心爸妈”,管他们吃住和学习,陪他们谈心游戏。听说亮亮有个心愿:“和爸爸妈妈一起过生日”,老师们特地为他筹办了这场生日会。
“这是第一次有这么多老师、同学陪伴我过生日,也是头一次享受这么多朋友的祝福。我要向关心和牵挂我们的领导、老师说声,谢谢您……”亮亮提笔写下一封信,将千言万语凝结在一声声真挚的“谢谢”之中。
“亮亮的故事”是衡南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一个缩影。为了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今年2月,衡南县升级举措,在全县范围启动了在校留守儿童“三爱三护”行动,让党的雨露阳光洒向每一株青苗,真正实现了关爱留守儿童“不落一人”。
直面“天窗”,精准聚焦
衡南是农业大县,义务教育阶段60%以上的孩子是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心理的自卑、隔代照顾的宠溺,甚至节假日无人照管……凡此种种,容易引发意外。
“用心用情呵护每一个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基层党委政府的应尽之责。不能因为是‘少数’就置之不理,不能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就让他们缺少关爱。”衡南县委书记胡果雄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2022年初,衡南县教育局召开全县教育系统工作动员大会,在全县部署推进“三爱三护”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该局相应制订了《衡南县教育系统落实关爱留守儿童“三爱三护”工作实施方案》。
“三爱”,指“留爱在校”“送爱到家”“唤爱回家”三项关爱行动,从校、家、社三个方面入手,重点解决在校留守儿童节假日无人看管照顾等问题,推进校内看护与校外关爱无缝对接。
“三护”,指“家园护蕾”“志愿护学”“法纪护航”三项保护计划,通过多方联动,推进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确保留守儿童心理不缺爱、教育不缺位、安全不失守。
“关爱留守儿童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关爱长效机制,让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钱做事、有场所办事。”衡南县委副书记、县长许达表示。
为保障“三爱三护”行动顺利实施,该县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主管部门牵头、群团组织参与的工作领导机制。县教育局专门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三爱三护”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中小学校长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将在校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作为衡量各校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奖优罚劣。
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县财政安排2022年度“留守之家”建设专项经费1000万元,后续每年“留守之家”阵地建设和日常工作经费由县财政据实保障。全县共建立80个关爱中心,真正做到让留守儿童生活有人管、学习有人辅、心理有人导、玩耍有人陪。
关爱留守儿童的措施各地都有,但像衡南县一样做成“系统工程”,并在县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拿出千万“真金白银”支持的不多见,充分彰显了执政者们的为民初心。
全面覆盖,精准摸排
“衡南各乡镇(街道)经济水平、地理位置不同,留守儿童数量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关爱留守儿童,不能‘撒胡椒面’,必须摸清底子。”衡南县委副书记胡琼峰说。
自“三爱三护”行动以来,衡南县属各学校、各民办学校与学生所在居住地、户籍地乡镇(街道)信息互联互通,采取问卷调查、实地家访、数据对比等方式,摸清在校留守儿童底数,按“一人一册”分类建立档案,并动态跟踪,建立动态数据库。
近尾洲镇是衡南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下辖18个行政村,联合学校共有学生1422人,留守儿童占学生比重较高。为实时掌握留守儿童情况,全镇100多名老师,按村入户走访,最远的家访近20公里路程。
“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在外务工的家长不能回家,全镇留守儿童数量增加了一倍多。”近尾洲联合学校校长谢昭学告诉我们,“学校将这部分孩子纳入留守儿童关爱范围,对节假日无人照看的孩子,学校托管;对有长辈照顾的留守儿童,实施‘五个一’关爱工程:即每周一次心理疏导、每周一次课外活动、每月给父母打一次电话、每月利用周末实地家访、每半学期就留守儿童问题开一次屋场恳谈会,确保全面覆盖、不漏一人。”
关爱留守儿童,不仅要关注“共性”问题,更要关注留守儿童的“个性”问题。在云集联合学校,按照“一人一册”要求建立的工作台账,不仅包括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家长相关信息、监护人信息等,还详细记录了留守儿童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行等多方面情况。建立了爱心爸妈、爱心大使、爱心伙伴“一对一”帮扶记录表。
刘小东(化名)由于家庭原因,父亲外出务工,母亲失联,使他极度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内向,人生没有目标,学习也不主动。帮扶教师阳娜在全面了解他的情况后,与他和他的父亲积极沟通,帮助他制定阶段性目标。刘小东渐渐开朗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参加活动也更积极了。
衡南县教育局局长刘华军告诉我们,县教育局要求各学校画好留守儿童信息多维图,对每个孩子的情况进行全过程管理,提高服务留守儿童的精准性、有效性。截至目前,衡南县已有226所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14964份,“一人一册”覆盖率达100%。
全员参与,精准施策
“留守儿童不是一个抽象的群体,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和多样需求。关爱留守儿童不能笼而统之,要发挥各方关爱优势,针对具体需求实现‘精准关爱’。”衡南县委常委、副县长、县未成年人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峰说。
三塘镇是衡南县“第一大乡镇”,三塘联合学校共有11个校区,在校学生1万多名。如此大的学生“体量”,留守儿童这个“小群体”会不会关注不到位?
三塘联合学校以实际行动作出了回应:在精准分析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后,学校从心理疏导、作业辅导、生活照料、行为引导、技能指导、生涯教育等六个方面推动关爱圆梦“精准化”——
各校区建立“知心屋”,促进留守儿童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学习上,采取激发兴趣、乐中求趣的方式,引导留守儿童自学,课后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方式进行精准化辅导;生活上,及时掌握生活上有困难的留守儿童,邀请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为生活有困难的留守儿童提供帮助。以松山校区为阵地建设“阳光苗圃 雏鹰之家”,为节假日无人照顾的留守儿童提供优良的住宿环境和健康的饮食,由专人负责;针对留守儿童的一系列不良行为习惯,学校通过个体思想教育、主题班会、德育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留守儿童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利用课余或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自理能力;通过主题班会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留守儿童的生涯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
“精准关爱留守儿童,我们有底气。”三塘联合学校校长肖家军说。
这份底气,来自于衡南县校联体改革“三三五工程”、家校共育试点工作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衡南经验”“八个一”模式积累的经验成果;来自于全体老师“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学生”的一片赤诚;来自于“三爱三护”行动开展以来,全县各部门、乡镇凝聚起的强大合力。
“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各个领域勠力同心,全面参与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成为助力者、护航者、保护者。”衡南县教育局副局长谢少春说。
针对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妇联积极打造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一批专业的心理教师奔赴乡村,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听到大师级的心理讲座;针对生活困难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民政部门严格落实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对有特殊困难的留守儿童通过城乡低保、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不同方式予以支持解困;针对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公安、检察机关拉起“防护网”;为了让年轻人在家门口就业,乡村振兴部门正在持续发力振兴乡村产业……
一张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精准协同网络正在形成。
在强大“后方”的支持下,衡南各中小学校积极探索留守儿童关爱新模式:三塘联合学校探索出“三聚三化”模式,宝盖联合学校推出“三优四育”留守儿童关爱模式,近尾洲联合学校奏响了让爱永不失守的“654321音符”……在为解决留守儿童这一普遍问题提供宝贵经验的同时,也推动着衡南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