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5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许德军)5月23日中午,在父亲钟林先用嗡琴伴奏下,国家级非遗临湘嗡琴戏传承人、临湘市羊楼司镇梅池山庄经营户钟理军像往常一样,为就餐客人演唱经典嗡琴戏剧目《三宝记》。嗡琴戏表演已成为山庄一大卖点。临湘市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传承活动,让本土非遗绽放绚丽光彩,为乡村振兴铸造文化之魂。
临湘市地处湘北门户,濒临长江,其独特的人文环境、多样的山川地貌,孕育出龙窖山嗡琴戏、羊楼司快板、临湘花鼓戏、聂市十样锦、白羊田天狮舞、江南渔鼓、聂市地花鼓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推进非遗传承发展,临湘市将非遗传承院团公益演出纳入文化惠民工程,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根据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对非遗传承机构进行补贴。文旅广电与教体部门联动,组织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志愿者,在学校开办临湘花鼓戏、天狮舞等非遗项目免费培训班,吸引学生体验、学习,已办班178期,培训7600余人次。
观众在哪里,非遗展演就举办到哪里。临湘市宣传、文化部门引导非遗传承机构,将演出舞台从城区影剧院搬到基层露天舞台,利用油菜花节、浮标(钓具)文化节等活动,开展文化惠民演出,让非遗展演走进乡村、社区、景区、园区、校区。
非遗保护传承,重在融入生活、创新传播。羊楼司镇将嗡琴戏元素融入“扫黄打非”、疫情防控等主题作品中,在给人们带来艺术享受时普及相关知识。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江南镇宣讲小分队利用渔鼓词讲述家乡巨变。临湘市有关单位还将十样锦、地花鼓、快板等非遗节目制成短视频等,上传到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快手等,让非遗成为“网红”,传播更广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