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跃兵
禾苗返青,遍地绿意。5月21日,祁阳市羊角塘镇四院村种粮大户邓根智通过办公室电脑,查看水稻长势。去年,邓根智种植水稻9230亩,产稻谷9587吨,实现综合收入3672万元。今年,邓根智种植水稻1.2万亩。
永州市种粮大户迅速增长,种田面积逐年增加。他们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尽管田种得越来越多,种田却轻轻松松。
数字管理,绩效考核
1982年出生的邓根智,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
2008年,邓根智返乡流转10多亩水田,亲力亲为耕种。当年赚了8000多元,还是比不上打工的收入。这让邓根智意识到,规模种粮才有效益。
邓根智逐渐扩种水稻面积。但问题随之而来,他每天忙于安排员工干活,辛苦不说,经常手忙脚乱、工作效率低下,不时有员工不辞而别。
邓根智经过思考,决定“化整分块”,把连片水田划分成一个片区,安排专人管理。并在田间安装远程监控系统,通过电脑、手机对田间进行监控。
员工实行结构工资制,即基本工资、效益工资、考核工资组成,其负责的区域稻谷品质好、产量超出预期,给予奖励。邓根智还为每名员工购买社保、工伤保险,其中,社保费用由员工、合作社各承担一半。
管理得力,气象一新。此后,员工无一辞职,还增强了主人翁意识。2020年,员工丁亚军在田里发现一种没见过的野草,主动拍照向专家请教,专家指导使用氰氟草脂,杀灭了杂草。
这些年,员工向邓根智提出103条意见、建议,均得到采纳和实施。员工收入逐年上升,从2019年平均8万元,增加到去年12万元。
“挂榜招贤”,激发活力
5月16日正午时分,记者在零陵区富家桥镇栗山村看到,还有村民在邓忠福流转的稻田巡查。
2018年,48岁的邓忠福返乡种植500亩水稻。第二年,发展到700余亩。
邓忠福告诉记者,返乡前,他在企业的管理岗位上工作多年,便“套用”熟悉的项目管理模式,发展粮食生产。
邓忠福向其他种粮大户、农业专家请教,核算出犁田、插秧、田间管水等水稻生产各个环节的生产成本,形成若干个资金包干的项目“挂榜招贤”。项目负责人越精心管理,获利越多。
零陵区石山脚街道悟山里村54岁的种粮大户谢许平,2012年种植水稻865亩,获评“湖南省种粮大户”。此后,他种粮面积不断增加,管理也日渐完善。今年,他种植水稻3600亩。
谢许平告诉记者,他的管理机制是“我种稻,别人管”,双方都有责任和压力。水稻秧苗移栽后,谢许平按400到600亩面积为一个单位,分成一个个独立的项目,项目管理人承担肥料等开支和日常管理,谢许平负责回购稻谷。对方管理得力,产量越高,收益越好。
双牌县泷泊镇种粮大户黄志勇,2012年种植200亩水稻,去年起发展到2000亩。黄志勇介绍,除犁田、插秧、病虫害防治等临时用工外,田间管水这个确保产量的重要环节,每150至200亩稻田招一名管水员,工资每亩每月工资30元,约定每亩保底产量为450公斤,超过部分的产量,按20%的比例奖励给管水员,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股份合作,责任明确
双牌大山下的水田,处处泛绿,粮食生产来势喜人。
今年52岁的于君强是祁阳市人,2017年,他与另3名股东一道,在双牌县泷泊镇发展“稻、稻、菜”生产。
于君强等在生产上,既统一管理,又打破“大锅饭”。比如水稻病虫害防治,按早稻每亩70元、晚稻每亩110元的价格,统一外包给省城一家专业公司。
2000亩稻田的日常管理,分别由3名小股东承担,他们管理区域产出纯利润的20%作为其工资;大股东负责全盘工作,其工资为种粮总纯利润的10%。其余的利润,除留足公司发展所需的资金,按股份比例分红。
零陵区邮亭圩镇种粮大户唐建军,以前在深圳开公司,2015年,返乡种植300亩水稻,今年发展到1600亩,有农机50台(套),不但全程机械化生产,还服务周边村民的8000多亩农田,服务收入由唐建军与农机手平均分配,农机手工作突出,年底还有分红。去年,农机手唐善亮的月薪在1万元以上,年底分红2万多元。
祁阳市八宝镇大源村种粮大户唐勇,患先天性白内障,双眼视力仅0.1。2014年,他种植100亩水稻,今年增加到680亩。他与人合伙购买了犁田机等农机,在完成自己的田间作业后,还为其他农户提供服务,收入合理分配。
■短评
规模种田离不开有效管理
姚学文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调整,一些能人看到了种田的“商机”,纷纷回到农村,流转土地,规模种植。
规模种田,管理是基础,效益是根本。中国农村,农民种田历来凭经验,既不太讲究科学管理,也不太追求投入产出比。规模种田,单靠经验不行,不讲究效益也行不通。规模农业必须是“智慧”农业,必须依靠科技和有效管理。
永州一些脑子活络的能人,对此进行了多方探索,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记者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这些新尝试,但也看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连片田中出现一些村民不愿意流转的“插花田”,影响连片成块种植;丘陵地带,水田高低不平、地块大小不一,不利于机械化耕作等。这些都是规模农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在有效管理上进行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