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陵
我国“三农”问题,正在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断突破,不断解决。中国乡村正在发生激动人心的巨大变化。广大作家积极“深扎”,更加生动地创作反映“乡村振兴”优秀作品。余艳就是这支创作大军中特别努力特别用心的一个。
早在六十多年前,著名作家周立波就主动到家乡益阳市清溪村一“扎”就是十年,创作出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六十多年后的新时代,作家余艳来到这里,以周立波的创作精神为动力,完成了报告文学《新山乡巨变》。《新山乡巨变》从清溪村入手,徐徐展开的是整个益阳市“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讲述的是发生在这片热土上,中国农民创造美好生活,把命运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真实故事。
读《新山乡巨变》,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作品想突出的是一个“新”字,想在“新”上下功夫,要围绕“新”展开“乡村振兴”的现实,努力表现新时代中国乡村的“新变化”,以此构成作品鲜明的问题导向。
作品几大部分的标题,都用“新”字打头。如“新清溪”、“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等,可见“新”在作品内容和主题提炼方面占有最重要位置。
在内容上,虽然作品一直在比较着周立波笔下的旧清溪,但我们一眼看出,作家试图把叙述的目光聚焦在当前“乡村振兴”的“数字农业”“智慧乡村”的建设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应用平台方向上。也就是说,作品要重点描述的是,当代高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给中国农村发展、中国农民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在当前许多反映“乡村振兴”现实的报告文学中,还很少有作品集中在这个“云”角度、“云”层面去讲述,去表现。仅从这一点,我们就有理由认定,这部报告文学所表达的内容的确很新颖;而这样的新内容,直接带动了作品主题思想的出新。
《新山乡巨变》主题的出“新”意识表达得相当清楚。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其一,突出中国“乡村振兴”先进的新思想。我们党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明、文化的建设思想就是我们时代的先进思想,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的先进发展理念。这种以“民生”为魂的思想理念,在“乡村振兴”中得到贯彻,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得到体现。
作品中的清溪村,正是在这样的思想理念指引下,打造成“乡村巨变第一村”,创造了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新样板。当年,周立波写出新中国农民为了改变贫穷的命运,积极组织起来,走集体合作化道路。而今天,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我们看到,广大老百姓,正在重新组织起来,以抗拒改革深化带来的各种风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需要人民群众改变单打独斗的生产经营方式。
清溪村的党支部书记谌清平就是最早认识到要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的人。他早年挖金赚到了个人第一桶金,后到北京做生意,发展得很顺利,但整个村子却很穷。听从家乡的呼唤,他回到清溪村组织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经过多年奋斗,终于把清溪村带上生态发展、绿色农业、智慧乡村的道路。
经验可以总结很多,不过作品突出的是村党支部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这个基本经验。按照市场规律,借助高新科技,在更高思想层次上的重新组织,必然会给农民带来福祉。如把土地流转给“国联水产”这样有社会责任担当实力雄厚的大型现代化企业,整体打造和发展出一个现代化乡村。再如,钟育贤开展的“田管家”服务组织形式,把农民从繁重的农事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好地使“土地生金”。
今天的清溪村以及整个益阳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良好、老百姓安居乐业,都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成果,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精神的成果,也是《新山乡巨变》主题之“新”的思想源泉。
其二,高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带来老百姓的新生活。这是作品描写乡村变化的特色和重心所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清溪及益阳大地上,如火如荼的智能农业、数字农业的新景象。
当年,周立波理想的现代化是农业机械化,而今天,农业现代化进程,已经发展到数字化农业,网络化农业,智能化农业。作品写到,沧水镇是全国首个5G小镇,这里的田间地头,安置着特殊功能的传感器、摄像头、灭虫灯等各种高科技设备。农民在自己家里,随时可以监控田里水稻生长的全部细节,真正实现了云平台上种庄稼。
“蔬菜大王”杨利明也是依靠云平台发展蔬菜生产的。他的蔬菜面积大,品种多,可是他并不需要起早贪黑往地里跑,打开手机上的各种智能客户端,就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而且能种出高品质的蔬菜。紫薇村“养鸡能手”彭彬,也是利用村里的“紫薇云”技术,对鸡场进行管理。清溪及益阳的特产小龙虾的养殖,也大大依靠了数字化、智能化的云平台。
实际上,益阳市的许多农业产业,都得益于高科技。作品写到,益阳地区已经建成了云数据中心、城市大数据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它们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合力,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智慧基础”。今天的农民,不再处于“信息孤岛”的偏僻山里,而走进信息爆炸的现代生活。他们并不把“智能”当作一种点缀生活的奢侈品,而是当作乡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娴熟地运用“益村APP”,展开他们的日常生活,展开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其三,这样的大时代,催生了乡村新人物。报告文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写好现实生活的人物,塑造好人物形象。《新山乡巨变》写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乡村人物故事。有像谌清平、贺志昂这样的给老百姓谋利益的共产党人,致富带头人,有为清溪村创出一条农旅结合之路的创意人士胡千驹,有为了生态长远利益,牺牲个人小利益,自觉关掉生意红红火火的烧烤屋的普通农民光胡子等。
作品更为用心写的是现代农民形象。王保良,出身穷苦农民家庭,在城里干了十年营销,挣了不少钱,却下决心回乡种水稻。他开始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分析行业形势,学习种粮技术,承包农村土地,一心一意要在种水稻上干出一番事业。这条路他走得也不那么顺利,有一度,他不得不破产,回到城里继续打工。可一赚到钱,他又投入农业。他的偶像是袁隆平。他要种出一种不需要打农药、不需要施化肥的生态健康大米。别人以为不可能,但在现代农业技术和“智能农业”的支持下,他做到了。这个人物身上,有着一股百折不挠的实干劲头和充满创造力的精气神。还有“青创基地”的一群年轻人,他们都在农业的各个领域里崭露头角,未来,他们将承担起发展中国现代农业的重任。一代青年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
《新山乡巨变》提供的时代之新、生活之新、理念之新、人物之新,读者是可以感受到的。
(《新山乡巨变》 余艳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