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普庄
东北零下20摄氏度的凌晨,10多名湖南孩子在吉林市冰上运动中心外整队、出发,开始他们新的一天冬训。这样的日子,可能要在他们往后的运动生涯中重复10余年。
举国欢庆的春节,包括数十名湖南记者在内的全国各地记者相继奔赴北京。对于他们来说,职业生涯见证祖国举办冬奥盛会,这样的机会一生难得几回逢。
冬奥会开幕的那个夜晚,湘籍导演龙江波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后,又一次失眠了。这一次,是因为激动于冬奥会倒计时短片的圆满亮相。
赛会期间,北欧两项领队张亮、滑雪裁判高永清、冰球技术官员彭杜、冬残奥运动员张义琦、冬残奥火炬手文晓燕,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它叫“湖南”。
那份关于奥林匹克的荣耀,那道关于雪花的传说,那片关于体育强国的蓝图,那个叫作中国梦的梦想,在冰雪消融春暖花开之际,余音仍在缭绕,轮廓更是渐渐清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表彰的何止是领奖台上的数百名代表,也包括所有中国人。军功章,也有湖南的一份。
冬奥会、冬残奥会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可移动的滑冰馆,带动了多个地市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由矿坑改建而来的湘江欢乐城冰雪世界,冰雪爱好者在线上线下组建起了自己的社群;不久的将来,在雪峰山核心地带,一座现代化国际标准滑雪场将开辟“南国雪域”的新奇观……
湖南,只是众多曾经的“冰雪运动处女地”省份之一。冬奥会、冬残奥会给中国带来的改变,可见一斑。
冬奥是一扇门。打开门,湖南看到了新世界,世界必将看到新湖南。
冬奥是一扇门。打开门,是一个新的春天和未来。中国将以何种姿势拥抱未来?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通过冬奥会,我们已找到答案。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步伐的号令,再次响起。“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继续推进体育改革创新,加强体育科技研发,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建设体育强国,必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标志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