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巧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省已颁布实施《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2021-2025)》等文件,并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截至去年9月,全省共培育130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32家。当前,我省应进一步搭建多维培育体系,为推动专精特新企业蓬勃生长提供加速引擎。
搭建精细化培育辅导体系,三级联动促“专精特新”企业生长
开展精准评估,当好“把脉人”。省、市、县三级政府应全面评估当地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产业分布情况,精确评估现有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可能性和路径,精准把脉行业、领域潜在的“专精特新”企业,分类分层次加快建立县级、市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
派出服务干部,当好“贴心人”。选派专属服务干部下沉,通过精准帮扶和贴心服务,助力中小企业解决在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与此同时,应协调好两对关系:一是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关系。大企业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中小企业发挥基础和支撑作用,实现协同创新、行业上下游配套协作;二是“专精特新”企业和其他中小企业的关系。已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要更好发挥在专业化领域的引领作用,促进行业中其他中小企业更好发展。
聘请行业专家,当好“引导人”。对于创新基础较好的中小企业,聘请其所在领域专家给予方向引领和技术辅导,助推其向“专精特新”企业转型升级。
搭建共生式创新生态体系,多元互动促“专精特新”企业生长
树立共生式创新理念。在强化创新驱动的同时,将创新看作要素间联系更紧密、内部结构更复杂、整体更优化的自动系统,更突出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性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依存性,更强调主体之间价值共生。
彰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将创新资源向高成长性企业集中,重点培育处于关键“生态位”的企业。由企业组织实施关键技术研发和攻关,逐步形成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的格局,增强创新生态稳定性和竞争力。
发挥创新载体协同作用。构建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关键在于促进创新载体多样性、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共服务平台、孵化器、企业等创新载体的各自优势,形成成熟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实现多主体共生、共享、共赢。
搭建可持续赋能体系,多能驱动促“专精特新”企业生长
推进数字化,让数据赋能。谋求数字化转型是关乎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修课。一方面,中小企业须提高数字化转型“内力”,从数据价值入手对接数据服务商,通过数据赋能进行智能生产和科学决策;另一方面,针对存在“数字鸿沟”的中小企业,政府和行业组织应主动提供助推其数字化转型的“外力”,从企业数据共享机制入手,培养一批数字化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发展综合评价、诊断服务。
鼓励灵活化,让机制赋能。加速“专精特新”企业生长,与时俱进的扶持制度不可或缺。在相关政策框架初步搭建完成的前提下,各地区应细化政策,因地制宜推进制度创新,形成灵活机制,对重点培育企业实施“一企一策”,为其成长配套税收、人才、金融、科技等专属服务,从机制上打开赋能空间。
突出特色化,让文化赋能。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建设各地政府深度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并以此涵养具有地方特色、中国特色的创新企业;企业层面应积极延展区域历史文脉,将特色文化基因植入企业创新之中。“专精特新”企业要善于利用湖南优秀文化赋能企业创新发展,使其成为企业不朽的灵魂。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