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文峰
通讯员 文婧 刘雄峰 廖建翔
【名片】
陈自绪,出生于1935年,醴陵市来龙门街道五里牌社区农民,中共党员。1999年,他开始投身助学公益事业,23年来骑坏13辆自行车、电动车,行程相当于沿赤道绕地球两圈,共筹资1100余万元,帮助1955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被称为“助学媒人”。
【故事】
“王仙镇的小琪琪3岁时父母离异,自幼跟着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过。如今小琪琪上小学四年级,爸妈也没来认亲,有失学之忧……”2月25日,陈自绪在家中对跟他学做“助学媒人”的志愿者吴小毛说,对这样的苦孩子要重点帮,不仅要帮他们上得起学,更要帮到上得好学,成为有出息的人。
陈自绪家住醴陵市来龙门街道五里牌社区,挂着“自绪书屋”“青少年成长教育基地”木匾的一户,就是他家。厅堂右面墙上挂满“全国最美五老”“中国好人”等各级表彰的红绸胸带,书架上塞满学生档案和家访笔记,诉说着他“说媒”助学路上的艰辛与荣光……
老人热心牵线助学
陈自绪说,他是苦孩子出身,家里兄弟姊妹众多,只念了5年书便回乡务农。成年后,每当看到家庭困难的学生,他就会在心底说:“等条件好一点,一定要为他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万事开头难。1999年,65岁的陈自绪为帮助自己联系的第一个贫困学生凑学费,不仅掏光了家用钱,还找亲戚朋友借。借不到就去“化缘”,像“说媒”一样四处寻求资助。
他专门弄了辆自行车,车前挂着“风雨兼程欲何求,惟企学子成栋梁”牌子,就这样一人一车,风雨无阻,穿行在醴陵城乡。他一边摸底贫困学生,一边寻求资助合作,想方设法为实际资助人牵起爱心助学的“红线”。
陈自绪“助学媒人”的昵称,也就这么传开了。
也有质疑之声传来。“每天为助学奔波劳累,有好处吗?”“又没好处,几十岁的‘老骨头’了图个啥?”……
“就要为苦孩子上得好学‘说媒’!”巨大的压力面前,陈自绪执拗得像头倔牛。
牵线搭桥后,陈自绪不直接经手钱,当资助人不方便出面而由他转交时,他就要老师和学校打收条,再将收条交给资助人。久而久之,本地、外地相识或素不相识的爱心人士,常常主动找到他,希望通过他帮助困难学生。
现在,陈自绪牵线资助的1955名困难学生中,已有457人圆了大学梦。
后来者延续老人助学梦
为做到以“信”立足、以“善”助人,不让上学路上的孩子掉队,陈自绪先后骑坏13辆自行车、电动车,跑遍醴陵市569个行政村、449所中小学校,行程超过10万公里,记下600多万字的家访笔记和学生档案,整理出74个大开本。
2018年底的一次“说媒”助学路上,陈自绪突发脑梗,一阵晕眩过后,他睁眼发现自己已躺在医院。
主治医生建议他多休息,尤其要避免摔跤,最好不要长途骑行。
“哪一天我走不动了,才会停下来!”陈自绪依然瞒着家人,骑着电动车到困难学生家庭走访。
受到陈自绪的感召,一群志同道合的志愿者成立醴陵市阳光志愿者协会,加入助学公益事业。协会组织爱心车队,安排志愿者吴小毛到陈自绪身边,既当小车“专职司机”,又跟班学做“助学媒人”,延续老人的助学梦。
协会还与共青团醴陵市委将陈自绪家打造成青少年成长教育基地,除了建立“自绪书屋”,还布局“风雨之路,感恩有你”“心怀感恩,砥砺前行”等主题板块。“要将爱心接力棒一路传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爱心助学中来。”陈自绪说。
目前,集结在阳光志愿者协会的同道者已达477人。受资助已走上工作岗位的317名大学生加入“陈爷爷爱心助学群”。去年,陈自绪与协会策划倡导“逆风飞翔”事实孤儿同行计划,这些大学生捐款11.2万元。
【记者手记】
“走不动了的是大腿,停不下来的是大爱”
李文峰
2008年8月7日,醴陵市王坊乡17岁女孩张艳如中专毕业后在广东找到工作。她不会忘记,是丁又专博士资助她上完3年初中。
丁又专同样不会忘记,他能顺利完成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业,靠的是云南农业大学一位女教师的长期资助。这位女教师之所以对丁又专长期相助,是因为陈自绪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她。
丁又专如今成为了“陈爷爷爱心助学群”群主,振臂为“助人者,人恒助之”呐喊,传递爱心善举。
“走不动了的是大腿,停不下来的是大爱。”在阳光志愿者协会的分享会上,陈自绪的这句话既是自己从事助学事业的写照,也是对年轻志愿者的勉励。
去年,86岁的陈自绪入了党。以党性铸就“助学媒人”品牌,他依然奔波在一线,带领志愿者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学业帮扶、心理抚慰和精神关爱等服务,让孩子精神上也得到资助,飞得更高,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