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迎着春风向未来

第03版
迎着春风向未来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3月1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力弘扬“十八洞精神”

  廖志坤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为新时期中国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从此全国开启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几年后,十八洞村成功脱贫,不仅成为精准扶贫的优秀典型,还孕育形成了“十八洞精神”。“十八洞精神”是绽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时代精神,其本质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解决人类历史上最为艰难的贫困问题而形成和凝练的一种担当作为、精准成事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对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意义重大,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不可或缺。

  深入挖掘“十八洞精神”

  2013年以来,我国媒体尤其是中央和湖南主流媒体全方位、多视角开展了对十八洞村脱贫事业及其奋斗精神的宣传报道。迄今为止,各类媒体已刊发11000多条新闻稿件,报道、推介、传颂与十八洞村有关的脱贫攻坚人物、故事、成就,对脱贫攻坚起到了巨大的舆论助力作用,“十八洞村”也因此成为新时代红色地标和文化符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十八洞精神”的萌芽、生长、成型、发展、弘扬既有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也有一个社会认知过程。在新的历史阶段大力弘扬“十八洞精神”,必须深度挖掘承载“十八洞精神”的生活素材。

  一是全面挖掘。更为全面地关注蕴含“十八洞精神”的生动故事、典型人物和鲜活话语,对其进行搜集、整理、报道。

  二是深入挖掘。更为深入地关注十八洞故事、人物背后的感人细节、内心世界,关注“十八洞话语”中的时代特征和逻辑力量。

  三是创新挖掘。既要关注已经发生、尚未报道的事实,关注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发生的新闻事实,也要从新的角度来观察这些事实,提炼这些新闻事实中涵育的新精神。

  对“十八洞精神”进行理论升华

  《湘潮》杂志2018年刊文,首次提出“十八洞精神”概念,之后一些研究团队从“敢闯敢拼、精准精细、自立自强、互帮互助、创新创造”等方面对“十八洞精神”进行提炼和阐释。这些工作深化了人们对于“十八洞精神”的认识,对湘西州、湖南省乃至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马克思强调:“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十八洞精神”虽然已客观存在,但要成为人人耳熟能详、熟练运用的精神武器,那就必须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即要进行理论升华。

  一是放在我国红色精神谱系的建构发展中进行理论升华。红色精神作为深深融入中华民族血脉和灵魂,鼓舞和激励人民不断攻坚克难、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既一脉相承、具有相同的特质,又各有其独特内涵和时代特色。因此,有必要将“十八洞精神”放在我国红色精神谱系的建构发展中去“求其同”“辨其异”,进行理论升华。

  二是放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进行理论升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中国农村千年巨变、大力破解“三农”问题的两个既相互区分又紧密联系的历史阶段。无论哪一个历史阶段都需要弘扬“十八洞精神”,以激励亿万人民担当作为、创新创造。

  三是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阔背景中进行理论升华。时代精神都具有先进性、民族性和发展性,“十八洞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带领人民群众解决人类历史上最难解决的千年绝对贫困问题中的伟大创造,是时代的产物。它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精神,也必然会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历史进程中得到充实、完善和发展,成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强化“十八洞精神”的传播利用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强化传播利用,“十八洞精神”就能掌握更多群众,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一是加强统筹,形成“十八洞精神”传播合力。进一步增强“十八洞精神”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就要加强统筹,形成组织传播、线上传播、线下传播、国际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合力。应重点关注线上传播和国际传播的效果,使线上传播更有效、国际传播更有力。

  二是优化策略,增强“十八洞精神”传播效果。应强化场景化传播和节庆传播,在十八洞村建设好“十八洞精神”传播的第一现场,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营造能够让人潜移默化乃至怦然心动的传受教育环境。基于“十八洞村”已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湖南的一张金色名片,建议择机在湘西举办全国乡村振兴文化节和“十八洞精神”弘扬周。十八洞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是“十八洞精神”的载体,应在守正创新中大力提升典型传播和故事化传播水平,以体验式采访的自觉、知微见著的眼力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讲好十八洞村的乡村振兴故事、弘扬好“十八洞精神”。

  三是建立基地,打造红色地标。巨变的“十八洞村”“十八洞精神”中蕴含了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人民群众的奋发图强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结合,新时代的奋斗与创造精神在这里得到了最新诠释。将形成于精准扶贫首倡地的“十八洞精神”作为红色地标的精神标识、最亮底色,对于共产党人精神境界的升华和现代精神的淬炼具有特殊价值。建议在十八洞村建立干部学院等党性教育基地,用以培训党员干部、大力弘扬“十八洞精神”。

  (作者系吉首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社会舆情监测和网络舆情研究中心主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