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昂昂
【观点】
厘清“负担”与“减负”事实,构建多维度均衡发展的达标评价和相应的考试评价内容,塑造“家校社”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以“减”促“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多元化人才。
【背景】
目前,“双减”背景下的首个学期已结束,“双减”政策取得初步成效,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经济和精力的支出均有所减轻,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凸显出不少问题。
【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张大方建议,要厘清“负担”与“减负”事实,因人、因地、因课而异给出具有一定弹性空间的客观标准和测评指标,形成指导文件公开公示,推进“减负”形成全民共识;加快教育评价体系转型,进一步加强“双减”政策宣传,构建多维度均衡发展的达标评价,引导教育利益共同体对“德智体美劳”全面重视,同时设置相应的考试评价内容;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差异和生源数调整经费补贴,设置具有长效激励的薪酬模式,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校内课后服务,鼓励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家长和热心教育公益的其他专业人士参与到课后服务教育中来,探索引入师范实习生资源参与课后服务,依托社区教育资源有效补充校内课后服务,以社区为单位搭建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