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湘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2月1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谱牒的另类书写
——读长篇纪实小说《读谱记》

  苏振武

  读了苏启平的《读谱记》书稿,又对一些重要的节点性资料做了文献查阅和对照,深感这是一部苏轼后裔以小说文体对本支族谱的另一类书写。这也意味着这本情感深沉的《读谱记》具有纪实性、创新性、艺术性三个显著特征。

  所谓纪实性,是说《读谱记》既是一本纪实小说,也是一部另类谱牒,是现代人写的历史读物,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这里的史实有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一是如实地反映了苏轼第九世孙苏裕伯(图南公)带领全家迁居浏阳的全过程,以及后裔的开枝散叶、繁衍生息历史,并且始终以《苏氏武功次修族谱》、续修族谱、四修族谱、五修族谱、六修族谱为依据,符合家族繁衍传承的历史。二是将浏阳苏氏的历史变迁置于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符合社会历史。

  《读谱记》所描述的图南公一家的变化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密切联系的,其辗转迁徙完全是一种大势所迫。这种处理,使人感觉到作者视角宏大、独特,所述之事既曲折离奇,妙趣横生,又因富有历史气息和客观原因而真实可信,从而把社会的变革、古人的睿智、家族的大事、村落的传奇、家族的繁衍等融合交杂在一起,如实地反映了此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实况。

  所谓创新性,是说《读谱记》在写作风格上具有独创性。创新,就是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读谱记》在本质上仍然是一部谱牒,传统的谱牒不外乎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四种体例,浏阳苏氏族谱一直采用的是苏洵所创立的“苏谱”格式。据笔者目前所掌握的情况,以小说、散文题材叙说族谱的尚无先例。而《读谱记》对于本族谱传的描述则不同于传统的修谱方式,而是采取了小说这种形式加以描述,这就颇有新意,故而是一种创新。

  当然,族谱体例“创新”谈何容易?要有所突破,就必须具有标新立异的精神,挑战传统的勇气,另辟新径的能力。这方面,苏启平做了大胆、积极且比较成功的尝试,不言而喻,其在修谱、读谱史上具有创榛辟莽的意义。

  所谓艺术性,是说《读谱记》以小说这种语言艺术描述族谱,具有很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属于语言艺术,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创造审美形象。不可否认,传统族谱在阅读时往往会使人特别是让年轻人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厌倦,而《读谱记》以小说的形式演绎族谱,描绘家族的发展迁徙史,这就恰恰突破了传统族谱的这一弊端。

  《读谱记》作者以自己一支派系为主线,以小说这种艺术形式,生动地讲述了苏东坡嫡系后裔图南公五次迁徙、六次修谱的历史事实,从而使枯燥的族谱具有了艺术的吸引力和生动的可读性,使人在一种艺术的享受中了解了家族的变迁史和相关历史人物,是非常成功的。

  这是一本苏轼后裔写自己家族迁徙的作品,是不乏真情实感的。特别可贵的是,由于作者是苏武、苏轼的后裔,又非常崇敬苏武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非常崇敬苏轼的文学贡献和崇高人格,立志以苏武、苏轼的精神作为自己的人生榜样,这种血缘关系和人生抱负,使作者在写作时总是怀着对历代先祖的崇高敬意和深厚情感。这种崇敬之意必然融于思路,见诸笔端,这种深厚情感必然蕴涵于著述之中,流动于行文之内,从而就使该书具有一种独特的情怀和感染力。

  (《读谱记》  苏启平 著  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