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湘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2月1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蔡测海的文化乡愁

  马珂

  读到蔡测海小说新作《西南某处,我们的经纬度》时,我给他打了电话,谈及我对作品的感佩,他谦虚地说,只是借作品对过往生活的一种怀念,一种温习。

  在蔡测海的作品中,乡愁文化是创作的一大主题。近年来,他相继创作出一系列反映湘西生活的作品,既是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无比眷恋。除出版长篇小说“三川半三部曲”《非常良民陈次包》《家园万岁》《地方》等,他还陆续在各大文学刊物发表颇具乡愁文化特色的中短篇小说,在唤起广大读者乡愁意识的同时,也受到了文坛的广泛关注。

  与蔡测海结识,屈指将近二十年。因关系的亲近,我一直称他为“亲爱的蔡哥”。蔡哥是那种骨子里刻着仗义且出手大方的文人。前些年他在写小说的同时还兼做一点生意,赚了一些钞票,常组局约好友聚会。第一次见他是我和二弟马晶晚饭后同去他定好的茶馆喝茶。落座后点好茶饮,他又挥手要服务生拿来一条芙蓉王香烟摆在桌上:“来来来,我和马晶各人三包,马珂远道从北京回来,他拿四包。”。

  二弟马晶的小说集《不愿轻言说分手》被湖南文艺出版社列为“新文学湘军丛书”出版时,蔡哥积极出谋划策,在丛书已邀请著名作家邓友梅作序的情况下,提议由我再作个代序,言称哥哥给弟弟的新书作序,既是一种亲情的体现,又能真实反映兄弟俩不平凡的创作之路。我的代序《十年艰辛不寻常》写成后,蔡哥非常欣赏,也获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

  从地理方位上讲,我和蔡哥同为湘西老乡。我还在故乡读中学的日子,他就已经成名。当年在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做记者的蔡哥,业余创作了《远处的伐木声》,发表后获得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随后各种机遇纷纷向他招手,先后进入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深造,毕业后调任湖南省作家协会担任专业作家。迄今,他已出版《三世界》《套狼》等多部长篇小说和《母船》《麝香》《刻在记忆的石壁上》《今天的太阳》等中短篇小说集一千余万字,获得全国性大奖十余次,并当选为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蔡测海不仅当过医生、农民、铁路工人,还当过老师和记者。正是这些平淡的生活与工作,让他的积累变得日益丰厚,并由此沉淀出一些有意味的东西。

  蔡测海出生于湘西龙山县火岩乡西北坡上一个仅有三户人家的自然村落。从所在的村子走路到县城,来回都得两头黑。正是这种封闭、孤独的生存状态,激发起他无限的想象力。小时候,长在他家屋外的松树,一到黄昏就有长长的影子投映在地上,呆坐在门前的蔡测海看得久了,脑海里往往会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幻想。蔡哥坦言,这种冥思的状态和想象力,对写作者来说非常重要。他自小生活在湘西少数民族乡村,接触到的事物绝大多数源自民间。这些都会不自觉地对他形成一种影响,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

  蔡测海第一次提笔创作的是诗歌。那是他在吉首卫生学校读书的年代。他将诗作投寄给《团结报》,不久后就在《团结报》副刊《兄弟河》栏目公开发表,鼓起了蔡测海的创作勇气。

  作为少数民族的优秀作家,蔡测海不仅用笔墨表现湘西,还用行动助力乡村发展。在我与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原主席谭谈的交流中,悉知蔡测海、水运宪都是助推乡村振兴的热心人。上个世纪末,国家开展全国范围的乡村脱贫解困行动,组织8亿农民奔小康。谭谈和蔡测海、水运宪三人行程3个月,走访了21个贫困县的108个贫困村,为省政府提供精准的扶贫依据。三人还利用各自的资源,为当地百姓解决困难。

  蔡测海的家乡是喀斯特地貌,长期干旱缺水。为改善乡亲们的生活环境,蔡测海出资让一块块旱地华丽转身,完成旱地成湿地的美丽嬗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