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2月1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何志兴:志在研发电源“特种兵”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袁子涵 胡景琦

  【名片】

  何志兴,男,1989年8月出生,湖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功率特种电源系统、中压直流变换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20年入选湖南省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年轻优秀科技工作者培养计划。

  【故事】

  手机需要充电器,新能源汽车需要充电桩……不管是生产还是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电能都要通过变换才能使用。而何志兴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变换电能、控制电能,让电源适配生产生活中不同领域的特殊用电需求。

  1月25日,学校已放假,何志兴和几位学生仍在实验室里工作。身为博导的他不过30岁出头,和博士生在一起很难被辨识,但一开口介绍起自己的专业和经历,言谈举止间散发的自信和底气,让人一下就感受到了为师者该有的模样。

  何志兴攻读硕士、博士阶段都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安。2012年,何志兴参与了国内第一套用于电解氟气的高品质电解电源设计。进入到现场应用阶段时,罗安老师委以重任,让他带队去嘉峪关负责电解电源装备的安装和现场调试工作。而当时,他仅是一名研二的学生。

  初生牛犊如何让甲方信服?何志兴戏谑道:“我故意装作老成的样子,让自己看上去就像个搞技术的人。”而事实上,现场调试工作确实是由他挑“主梁”。“我很感谢导师的信任和师兄的帮衬,那一次让我得到了很大锻炼。”他说。

  记得有一天,何志兴正在监测设备运行情况,突然,离他1米处的一个核心器件被击穿烧坏了。“当时‘轰’的一声巨响,像打雷一样。”何志兴回忆,虽然有防护措施,但他还是吓懵了。通过紧急排查,他们发现竟是南北方气候差异惹的祸。

  “北方空气干燥,强烈的静电把设备打坏了,这是我在南方没有遇到过的情况。”于是,何志兴和队友立马换上备件,精心优化静电防治措施,确保了设备正常运行。

  不同的应用环境与需求,给电源装备出着不同的难题。

  在实验室里,何志兴给记者介绍起海底特种电源。他小心翼翼地揭开一层覆盖物,显露出来的是一个高约1米、直径30多厘米的圆柱体装置,这是将要奔赴深海的“特种兵”——海底观测网直流远供电源。

  “体积要求小、电压要求高、工艺要求细、可靠性要求强。”何志兴说,这个电源装置已是他们设计的第5代工程样机,不久将下水实测。“我对它充满信心,毕竟是团队付出无数努力、研究了多年的成果。”

  何志兴透露,在讨论该电源散热布局方案时,他还和罗安老师在会上“吵”了起来。说到此,他微微缩了缩脖子,表示不好意思,但他更想说明的是:“我们团队的科研环境非常开放,一切都以追求最优方案为目标,执着、较真、勤奋的科研精神在代代相传。”

  “解决国家重大需求,解决经济生产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是我们肩负的使命。” 何志兴正与恩师一起,面向海洋工程。“我们把电输送到海底,实现高可靠、稳定、长期的电能供应,才能保障我国水下科学观测仪器等设备长期可靠运行。”他告诉记者,海洋探测与观测是海洋开发与防卫的重要保障,对于海洋科学研究、环境监测、灾害防治及海洋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