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华
追风赶月不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对于向往美好生活的农村务工人员来说,春节过后,就要谋划打拼的“下一站”了。
年节期间,就有各种劳务信息在朋友圈中间传播。疫情平稳之后,各地复工复产走上正轨,对劳务的需求逐渐转旺,其中确实不乏适合农村务工人员的岗位,尤其是一些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行业,开出了比较诱人的待遇。但是,一些打着“高薪务工”幌子的招聘信息同样值得警惕。
大年初二,就有警方发布警示:有不法分子以“高薪出国务工”为诱饵招聘农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实则是从事电信诈骗。类似信息往往以人际传播的方式逃避监管,目的地是一些东南亚国家。高薪、轻松,还可以出国——对于一些农村青年来说,诱惑力不可谓不大。于是乎,在熟人相邀之下,他们对于工作性质以及社会后果、个人后果就顾不上仔细甄别推敲了。
有关方面针对节后劳务市场的诈骗现象,梳理出7大类:“见面交费”招工诈骗、“监控面试”招工诈骗、“熟人帮忙”招工诈骗、群发手机短信诈骗、招聘“男女公关”连环诈骗、与皮包公司合伙诈骗、临时办公场所招聘诈骗等。这些招工骗局抓住一些人急于求职的心理,形式手段上又跟进了网络步伐,不能不小心提防。
早有警方提示: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押金、保证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应聘者遇到此类情况,要坚决拒交费用,也不要将身份证、暂住证等证件随意交给招工者。遇到招工信息,求职者一要擦亮双眼识别真伪,自己缺少经验就要“借”一双“慧眼”,向有识之士、有打工经验的朋友伙伴求教,少走弯路,不让自己和家人因上当受骗带来损失。
一段时间来,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劳务市场的诈骗行为展开集中打击,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慑遏制的效果。但是,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与违法犯罪现象的斗争势必是一场持久战,寄望于通过几场集中整治就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目前条件下,外出务工者加强学习,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此外,基层组织特别是村支两委要担负起宣传引导的职责,为外出务工人员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