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明人张岱的《夜航船》里有句话给我留下了极深印象,那就是“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不可一日或缺。皇权时代,社会就像动物的丛林,充满弱肉强食,大户人家吃的是华食、穿的是美衣,耕种和纺织等辛劳之事却由奴婢代劳,自然也只有奴婢对此类事在行。所谓“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实际上就是说:一个人想通晓某方面的知识,必须向这个领域的行家里手学习。只有这些人才懂得相关事物的内在规律,清楚事物的真相。
张岱接着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四川有个杜处士,喜好书画,收藏的珍宝多达上百件,其中就有戴嵩画的一幅牛。他对此画极其钟爱,用锦囊、玉轴装饰它。某天,杜处士晾晒书画,被一个牧童见到,牧童拍手大笑:“这画的斗牛啊,牛相斗,力气在牛角上,尾巴应该夹在两腿之间,这画却画它们扬尾角斗,错了啊!”杜处士笑着表示赞成。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一向以擅画牛享誉天下,与韩干的画马并称“韩马戴牛”,没想到因为缺少相关常识,这幅传世名作闹了个大笑话。
类似的幽默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某个特殊历史时期,有人得到了一个城市卫生系统的权力,但此君并非学医出身,对专业知识一窍不通。一次,他偶然听说有个叫李时珍的人写了一册医药著作《本草纲目》,非常厉害。第二天开会,为了显摆自己知晓业务、尊重人才,他高声大喊:“李时珍同志来了没有?请坐到前排来”,会议室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笑声。此时,这位官员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说错了话。我们不难设想,如果此官员学过医,或者他听到李时珍这个名字时向相关人士请教一下,是否还会碰到此类尴尬。
向行家里手学习需要谦卑。某些时候,我们对一个领域的事情没弄懂,但自己的职位、名气、拥有的金钱、社会影响力却大大优越于明白这些知识的人。你只看重外表的东西,在乎一时的虚荣,就会变得狂傲,变得高高在上,变得冷若冰霜,就会以遇事“问奴”为耻,最后必然让自己的浅薄与无知一次次累加。相反,你怀着真诚的求知心,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用心向有专长的人学习,态度温和、低调,你的知识便会渊博,你的眼界便会开阔,你的心灵便会一天天丰盈。
我们也应该摒弃过强的功利心。人的求知最忌讳以“有用”“无用”划界。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有用”“无用”永远是相对的,我们的即时认识未必那么精准,换句话说就是:你认为的“有用”不一定是真“有用”,你认定的“无用”也不一定是真“无用”,另一方面更是由于一些事物之“有用”呈示出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最终结果跳入我们的眼帘之前,相当多的事物一时之间都显得“无用”。倘若我们过分追求一时之欲望满足,过分在乎事物的“有用”,必然会错过许多原本精彩的东西。“耕当问奴”这一理念告诉我们:干某件自认为有价值、有长远影响的事情之前,一个人首先要积累相关范围的知识,免得“书到用时方恨少”。
人不是一个孤岛,相反,我们倒像是爬在树上的猴子,上上下下、前后左右、过去未来都是同类,这些“他者”构成了我们的环境,也是我们天天需要面对的世界。学会“耕当问奴”,实际上就是要学会向最充分掌握了某方面知识的人请教学问,学会敬畏被实践验证了的生活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