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人
为了抓训练质量和指标,加练与补课是常有的事。
每天三四堂课,规定要扣多少好球,没扣好就得倒罚,有时补课要补到晚上10点多。为了达到教练的“苛刻”要求,队员们滚、翻、摔、打,皮开肉绽也不顾,每堂课下来都累得精疲力尽。
“再累也要补好课。”关键时刻,老队员起了模范带头作用,给新队员传递顽强的信念、拼搏的意志,尤其是百分之百不打折扣的执行力。其中女排的顶梁柱孙晋芳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郴州冬训时,队伍时常外出拉练,一方面用实战检验训练成果,另一方面适应不同环境,目的都是磨炼队伍。
一场紧张激烈的比赛后,观众起身准备离场,突然听到一声口哨响,只见袁伟民教练站在网前,接过姑娘们递给他的球,一个接一个地朝网的上方抛去。一会是近网,一会是远网,一会这边,一会那边。
原来,袁指导认为大家情绪不到位,球打得不顺,所以临时决定补课。球向主力队员孙晋芳砸去,孙晋芳刚刚打完一场比赛,体力消耗很大。但作为队长、二传手、场上的灵魂,袁指导揪她揪得最多。队伍的问题,就是队长的问题,队伍整体表现不好,队长就要重点补课。
只见孙晋芳时进时退,来回助跑起跳,挥臂击球。许多观众重新回场,留下来看“补课”。上百次大力扣球、上百次滚翻防守,孙晋芳咬紧牙关拼命练,袁指导问:“练得顺不顺?”她响亮地回答:“练得顺,来吧!”这场令人印象深刻的补课,直到深夜11点才结束。
身体超负荷运转的极限,孙晋芳用精神和意志撑了过来。后来,孙晋芳回忆说:“女排精神是什么?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在逆境中敢于胜利,在掌声中继续奋斗,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女排精神,它永远都不会过时。”
1980年冬训,还发生过一场特殊的补课。
一天下午,训练结束了,周鹿敏、汪亚君、朱玲三人没有完成规定的指标,只能留下来补课,一人接发球,一人二传,一人扣球。扣3个战术球算1组,共补5组,而且必须扣出3个好球才算1组,如果1组中失误2个,不仅不算,还要倒罚1组。
袁指导隔网发球,其他队员一边帮忙捡球,一边为她们加油。
课补了1个多小时,指标还没有完成。袁指导问:“谁愿意帮她们完成?”当时还是年轻队员的郎平挺身而出:“我!”她原以为自己助队友一臂之力后,指标很快能完成。没想到袁指导对她的扣球,尺度要求更严。练来练去,负数越来越多,到吃晚饭时还出不了训练馆。
郎平气得火冒三丈,举手说:“教练,暂停!我们要研究研究。”暂停过后,由于情绪不稳定,仍不见效。郎平又举手气鼓鼓地说:“让我们休息一下。”袁指导笑嘻嘻地回答:“可以。”
郎平走到墙跟前,脸对着墙,装作整理衣裤,其实是在抹眼泪。汪亚君、周鹿敏也急哭了。休息之后再练时,郎平急红了眼。“咚!咚!”使劲扣,什么委屈、伤心、埋怨、愤怒全都没了,把所有情绪都发泄到了训练上。
几个人打红了眼,联合起来与教练“斗”,终于补出了一堂高质量的训练课。这堂课从下午5点半一直补到了晚上9点才结束。
女排姑娘们也是血肉之躯,作为女人情感更为敏感。这次补课队员的思想斗争非常激烈,心里怪教练太苛刻,恨不得咬教练几口,甚至还想卷铺盖不干了。但长期的艰苦训练,练就了她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既然选定了这条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
(摘选自《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编委会编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