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湘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1月0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春”何以走向辽阔远方
——读长篇小说《好好活着》

  刘永涛 任家范

  作家胡建文近期出版的长篇小说《好好活着》,是一部直面青春、叩问人性的力作。

  小说用诗化的语言、线性的叙事,聚焦以龙杰为代表的大学生群像,重点刻画陈乐乐、林子等精彩人物形象,书写他们的热血梦想和现实纠结,探寻“青春”何以走向辽阔远方,倾力营造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青春是一场遇见,悬念、惊喜、悲情等诸多元素都可能不期而至。《好好活着》设置了一场纷繁而浩大的“青春事件”——校园与社会的冲突、个体与群体的矛盾、青春男女的爱与恨。面对人生种种错乱,在苦苦追寻与价值迷失中,陈乐乐选择“死亡”,周欢被“逼疯”,龙杰带着累累伤痕继续远行。作家还以温婉慈悲之心,给小说人物林子的未来开启另外一条“道路”,即通过龙杰的梦境让她涅槃重生。这些人物共同合奏的命运交响,是一首滋味杂陈的“青春之歌”,关乎生命的轻与重,映射人性的阳光与幽深。

  青春无法被提前设计,也很难有量身定制的未来。青春的另一重色彩基调,由挫折、承受、坚强、成长等极具“硬度”的大词构筑而成。如果没有哭泣和欣喜,没经历过跌倒和爬起,怎能学会善待和珍爱?作家胡建文意在提示,青春期无论发生什么,个体都应努力宽恕、包容、拯救自己。守护生命,最重要的是:活着。善待和珍爱的最优选择是:好好活着。

  小说《好好活着》的布局谋篇,没有刻意铺排人物纠葛和情节波澜。作家的侧重点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介入,通过透视青春遭遇乃至生死命题,以求引发社会给予类似个人和群体更多重视与关怀。作家采用极具亲和力的叙事策略,围绕人性变迁等“中心主题”展开架构,而未做暗线埋伏或布置阅读障碍,从而让小说语态保持了行云流水般的质地。

  胡建文不惜跨度十五年完成的这部长篇小说,从某种程度上看,是作家青春成长史的一次现实映照。小说中的龙杰正是作家笔下的另一个自己,他勤勉、上进、痴迷文学,其对生活、生命、青春的个性诠释,最终托起“好好活着”这个看似寻常却又博大深沉的命题。陈乐乐等多个女孩的情感跌宕,作家在冷静叙说中,带领读者对生命态度和质量进行审视。他们是否尤其脆弱或敏感?他们是否活得过于少年老成?小说提出的一系列类似思考,是青年自身的困惑与无奈,也是对社会的警醒和呼求。

  事实上,“青春文学”并非是一种年龄的标志,而是一种文学品质,即洋溢着某种道德的热情和对整个人类的关切。沈从文31岁写出的《边城》,以少女翠翠田园牧歌式的爱情为主线,绘就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红楼梦》写人情世故,其实也是一部很青春的小说,贾宝玉、林黛玉,几乎都是以一种偏执的方式来完成对暮气沉沉的文化的反叛。这些文学史上的经典书写,是文化脉络绵延生长的重要动因之一,也是后来的作家们可以赓续的文学气质和精神源头。

  青春或爱情,从来不是写作的天敌,反倒是生长文学经典的一方沃土,而青年作家则是这方沃土上具有无限可能的耕耘者和探索者。

  “即便忧伤也能明媚,纵然深沉也有光芒。”数年前,读到胡建文诗集《天空高远,生命苍茫》,我们曾如此表达对这位诗人诗歌的“阅读印象”。历经似水流年,胡建文用一腔热血浇灌文学之花,以“好好活着”为主旨铸就的长篇,追问青春何为、探究生命意义,自然也会打动众多“青春着”及“青春过”的读者。

  (《好好活着》 胡建文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